能否大彻大悟?让造车新势力灭亡的原因居然如此简单!

行业评论员 编辑
2020-08-02 06:00 / 浏览

    [汽车之家 深评]  为什么要高薪,甚至成建制挖角?为什么能吃掉几千万元零食?为什么一定要雇佣欧美工程师?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量的质疑乃至非议。2019年10月,在蔚来汽车股价一路下滑至不足两美元时,这种声音达到了一个峰值。此后,随着蔚来股价开始攀升,质疑者与非议者开始潜水。

    2020年以来,在博郡、赛麟和拜腾接连“爆雷”后,业界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与非议又甚嚣尘上。现如今,我们该怎么看待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厂商不同的经营行为与运营逻辑?这篇文章中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去解读造车新势力的典型性行为,揭示造车新势力发展受阻的三个根本原因。

汽车之家


    拜腾、博郡、赛麟汽车的相继“暴雷”,昭示了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进入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后只能存活2-3家”的预判正在兑现。现存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存活的命门是什么?本系列策划将起底新造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

    本文是特约作者观察造车新势力成败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也是收官之篇,本文对造车新势力底层的运营逻辑进行剖析,总结造车新势力的成败得失。


    过去五年间,外界对造车新势力群体的看法,整体上是偏负面的。公允地说,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每个人对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厂商的经营行为与运营逻辑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但任何问题,如果只从单一角度来考虑,难免不完整,不足以找出最准确的答案。如果我们对造车新势力的底层运行逻辑有所了解,然后再看他们的现状就会有新的认知。

一、乱花钱?不靠谱?瞎折腾?换个角度试一试

    在看待造车新势力的经营行为时,如果你觉得理解不了,那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到他们的运行逻辑。在笔者看来,那些看似不靠谱、不正确的行为,在另一个视角下则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要想理解造车新势力的经营行为,就必须明白这类企业运营的底层逻辑。

汽车之家

    首先,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被造车新势力奉为圭臬。

    造车新势力不仅要和政策环境变化抢时间,还要和竞争对手抢时间。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许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占优策略,甚至是最优策略。

    比如高薪挖角,甚至成建制从同行处挖走某个团队的行为,就是一个占优策略。它的好处是可以快速组建起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能迅速开始研发工作;其不足则是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山头”,日常工作中易出现排外现象。很显然,利弊权衡之下,此举是可以接受的。

    再比如蔚来汽车曾大量招聘研发岗位的工程师,其数量大大超出汽车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正常需求。这样做当然会大大增加人员薪资等费用,但其好处是可以用人数上的优势来加速研发进展。当那些研发速度较慢的造车新势力因迟迟无法量产而被资本市场抛弃后,再回头来看蔚来汽车之前的行为,我们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此举的合理性。

汽车之家

    其次,有足够多的资金是造车新势力成功的必要条件。

    融资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这不仅要求融资方要有实力,还得懂得技巧。为了配合融资需要,造车新势力就必须做一些在外人看上去是华而不实的事儿。比如NIO DAY,蔚来愿意花费8000万元举办一场盛会,请预定车主参加,包机票、酒店费用,一时间舆论哗然。可是如果从融资的角度看,几千位潜在车主愿意出席,至少是部分印证了该公司主打的“用户体验”理念是可行的,进而让一些犹豫不决的投资者决定投资。

汽车之家

    又比如许多企业宁可忍受高额的薪金支出和相对低的工作效率,也要在美国、欧洲开设分公司,这么做的道理也很简单,毕竟一家布局全球的创业公司,和一家中国本土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在硅谷开分店,就必须按照硅谷的规则运营,小吃、零食、团建都是标配,不是你想省就能省的。当然,也不能盲目与这些企业福利对标。总体而言,相较于估值增加带来的收益,在人力资源和行政事务上多花费的成本,造车新势力们亦是可以接受的。

二、造车新势力受阻的三个根本原因

    造车新势力问题频出,不能只看表象。的确,不论我们如何宽容地看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都无法回避其中大多数企业经营难以为续的事实。笔者并不想粉饰太平,只是希望提供一个视角,帮助大家透过问题的外在表现触及其核心。花钱多、雇人多、零食多,都不是导致造车新势力发展受困的根本原因,刨除政策变化等外因,导致他们发展受阻的真正原因有三点:钱不够多、股东不坚定、管理层能力不足。

    第一是钱不够多。这一点无需过多论述,汽车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有钱的不一定能造车成功,但没钱的肯定不会成功。不过,导致不同造车新势力资金储备不足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企业是低估了造车需要的资金量,导致发展过程中一度非常狼狈,比如蔚来。有的企业是低估了融资的难度,在一开始并没有把融资放在企业战略的首要位置,导致在资本市场转冷后,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如拜腾、前途。

汽车之家

    第二是股东造车信心不坚定。股东对公司发展存有分歧,甚至相互矛盾。这一点容易被外界忽视,但有许多企业皆是受困于此。

    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时,股东们的心气儿很高。只是一旦陷入困境,尤其是需要大家增资来解决问题时,一些企业的大股东就不那么给力了。而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谋求发展的造车新势力,如果出现几个大股东意见相左,甚至出现个别股东更重视自己权益的局面,这家企业想要快速决策就如蜀道一般,难于上青天。

    正向来看,蔚来、理想等企业能够快速推动车型研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创始人李斌和李想拥有公司的实际决策权,且能够承担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因此,当企业发展遭遇困难需要做出追加投入等涉及投资决策时,他们能够坚定推进相关事项,避免出现股东之间扯皮、推诿。

汽车之家

    第三是管理层能力不足。首先是许多企业的创始团队没有全面操盘一家创业企业的能力;其次是许多企业高管不具备在有限资源下运营一家汽车企业的能力。

    运营一家创业公司与掌舵一家成熟企业所需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后者的管理团队要做的是调配并最大化利用资源;前者要做的则更多,包括融资、构建企业文化、搭建内部架构、确定公司薪酬制度、处理好股东间的关系与矛盾等,这些环节到处都是“坑”。

    在这方面,小鹏汽车在其董事长何小鹏全职加入并实际操盘企业前后的反差是造车新势力中最突出的。对于何小鹏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来说,他在此前的创业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使他在造车时能少走许多弯路。但对于从传统厂商出来的高管们来说,初次创业还是一段无法绕过的痛苦过程。

汽车之家

    造车新势力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资金和资源要远远逊色于传统汽车厂商,企业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显然,在这方面一些企业本可以做得更好,拜腾北美办公室吃掉的零食、蔚来从奢侈品等行业高薪挖来销售,相关支出其实都可以缩减。

三、造车新势力五年小结

    从宏观到微观,从客观到主观,笔者通过系列文章分析了造车新势力这几年的成败得失,最后对造车新势力过去五年发展进行一个小结。

    第一,和2005年以前进入汽车行业的前辈相比,大多数2015年前后入行的造车新势力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汽车产业的准入门槛。

    这里说到的行业准入门槛,不是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公告,而是成为一家合格汽车企业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资金,以及现场管理、多线程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能力。有的门槛很明显,比如需要数以百亿级的资金;有的却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比如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产生冲突时如何妥协,又比如国家政策转向带来的巨大冲击。

汽车之家

    第二,造车新势力中滥竽充数者有之,浑水摸鱼者亦有之,我们要把这类企业与真心做实业的企业区分开。

    对于前者,不管是“PPT造车”,还是假造车、真拿地,业界在谈到他们时应直言不讳。对于后者,我们应该更宽容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我们登上的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同样,对那些真心想做实业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他们在创业开始后才发现剧本不是他们想选择的那个,可即便如此,也还得努力演好自己的剧本。

    第三,有一些造车新势力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多数企业看上去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失败。当前,请不要让成功主义成为评判造车新势力的唯一标准,他们成功的经验很重要,他们试错得到的教训更加珍贵。

    作为旁观者,我们是从上帝视角来看待造车新势力过去五年走过的路,固然要看他成功的因素,更要看失败的因素。如果我们希望造车新势力能够给行业带来有益冲击,就该允许他们试错;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错误的观念、理念被证伪,而有用的新观念、新理念被证明。(文/汽车之家特约评论员 胡夫)

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

《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 零跑还能走多远?》

《造车生死考|首车难 天际“高”处不胜寒》

《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 爱驰的自救筹码》

《造车生死考|尖子生已现 谁能留到最后?》

《造车生死考|风口已过 难扭转的造车败局》

《造车生死考|谁行谁不行 整零配套见真情》

《造车生死考|梦醒时分 新创车企全景图》

《造车生死考|高开低走 揭晓新势力的宿命》

《造车生死考|三种结局 新势力命运已注定》


汽车之家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行业评论员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