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巨人:来自北美的麦格纳(2)

MILA Plus
配置 图片 经销商 分期 新车特卖 二手车
常庆林 编辑
2018-11-07 00:00 / 浏览

● 踏出全球化经营的第一步

    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汽车业井喷,麦格纳已经在加拿大和美国市场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也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走出去”成为麦格纳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开启了麦格纳全球化的序章。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除了进军欧洲,麦格纳也尝试打开苏联的市场。Frank在苏联工业部长陪同考察俄罗斯汽车产业状况时,曾经拜访过莫斯科的一家汽车组装厂。看了该工厂的实际情况后,Frank认为苏联当时的汽车工业产能太低、质量太差,根本不能满足苏联人民的需求。当时苏联的汽车工业没有竞争环境,这是苏联汽车工业不能快速发展的根源。

汽车之家

    当时,麦格纳在乌克兰(当时乌克兰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扎波罗热(Zaporozhye)建立了合资工厂,苏联汽车工业的一些用于生产塑料部件的模具就是在该工厂生产的。

● 用概念车来证明实力

    上世纪80年代,麦格纳生产除了发动机、轮胎、风挡玻璃外的几乎所有汽车零部件。在制造各类汽车零部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在模块化集成上的探索使得麦格纳在系统集成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Fred认为麦格纳已经有全方位的汽车研发制造能力,希望通过概念车向客户展示公司实力,以促进销售额的提升,便开始着手制造概念车。而Fred没有预料到的是,时至今日,麦格纳能够为多个知名品牌代工整车,甚至为一些品牌设计整个车型平台。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Torrero是麦格纳首款概念车,在它之后,麦格纳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的概念车以展现其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麦格纳的概念车都被冠以“MILA”之名。“MILA”是“Magna Innovative Light Auto”的缩写,意思是“麦格纳创新轻量化汽车”。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麦格纳在“死磕”轻量化技术,为汽车厂商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提供思路。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Frank认为麦格纳有能力为通用设计生产整车,想在“Big 3”中寻找机会,于是约了通用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oger Smith吃饭。Frank问Roger:“Roger,你做的是什么生意?”Roger听了有些迟疑,想了一下回复到:“我们做生产汽车的生意!”Frank说道:“你们主要业务是卖车,让麦格纳造车吧!麦格纳可以为通用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高质量的汽车”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Frank与通用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1986年,麦格纳首次达到10亿美元年销售额,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了,而且业务呈逐年增长的态势。Frank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在给通用副总裁级别的人讲课时,半开玩笑地说:“麦格纳增长那么快,总有一天会收购通用的!”当然,这只是玩笑话,麦格纳至今未收购通用,但在2009年,麦格纳曾有意购买通用旗下的欧宝,最终因政治干预未能成功。这可以看出在幕后艰难拼搏多年的麦格纳想走到台前的野心。

● 小结:

    上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麦格纳处于一个业务快速增长时期,现在麦格纳的主要产品线都是在那个时期设立的,公司全球化经营也在那个时期开始。从制造零部件的精益求精,到通过技术革新来改变汽车形态,再到涉足整车设计和制造领域。麦格纳通过技术垂直整合和全球化扩张让自身的体量越来越大,实现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下一期我们来讲讲1987年美国股灾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对麦格纳带来的冲击,看看Frank又是如何力挽狂澜,挽救麦格纳于危难之际的;也来看看麦格纳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汽车业的“整车代工之王”,敬请期待。(图/文/汽车之家 常庆林)

上一页
5/9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常庆林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能造整车的麦格纳创立时只是一个小作坊 2 /上世纪60年代麦格纳随美国汽车业发展起飞 3 /石油危机为麦格纳带来的机遇 4 /勇于接受挑战,推动行业发展 5 /全球化经营、通过概念车展示技术实力 6 /股灾差点置麦格纳于死地 7 /创始人Frank在危难之际挽救麦格纳 8 /全球化扩张、一桩重要的收购 9 /电动化浪潮、Frank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