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2014汽车供应商博弈

贾刚
2015-01-27 07:24 /浏览

    [汽车之家 技术]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种分分合合屡见不鲜,早到春秋战国,近到军阀割据,每逢朝代更迭,新旧交替,都免不了通过一番浴血厮杀来决定王权的最终归属。商场如战场,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正值历史变革的世界汽车工业,也爆发了一场关乎未来行业格局的惨烈鏖战,而在这场激战中,除了显露人前的各大整车制造商以命相搏外,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也频频亮剑,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并购热潮。

汽车之家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很多车迷朋友来说,如果聊与整车有关的话题,那总是有说不完的家常,道不尽的趣闻逸事,但如果将话题对象换做汽车零部件巨头,便大多没有了兴致。其实,从这些零部件制造巨头对整车汽车工业的影响力来看,它们的一举一动,有时远比发布一辆概念车、公布一款新车型所引发的振动要大出许多。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为何一家气囊制造企业竟然具有将皇帝拉下马的神力?此中原因,与当今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有着很大关系。

    模块化、平台化是当今世界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与传统的“量身定制”式开发模式相比,其不但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在成本上控制上也拥前者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商开始采用此法打造产品。

汽车之家

    可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以此模式为基础所开发出的新品,只要其中一种零件出现了质量缺陷,就波及至整个平台或以之为基础所打造的功能模块,而对整车厂商而言,为了凸显自身品牌,彰显企业技术实力,在对外宣传时,又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打包式的宣传方式,并不会过多强调某个供应商的技术,因此,在问题发生后,人们所声讨的对象,通常也是整车制造企业本身。

汽车之家

● 看准时机,攻城掠地

    此次事件同样引发了各大汽车零部件巨头之间的一场混战,洪水猛兽般气囊安全危机,让高田的企业信誉饱受质疑。在商界,尤其是在日本商界,企业一旦失去了信誉,便意味着其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也将随之倾覆,而这也为其它竞争对手带来了新的商机,天合便是频频发声的行业宿敌之一。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其实早在此次事件发酵之前,位列全球安全气囊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三位的天合便一直在寻找机会超越高田,以掌握更大的行业话语权,但从目前的供需模式而言,对供应商的选择权仍最终取决于整车厂商,在波澜不惊的大环境下,想要整车厂弃旧立新是件非常难的事,何况高田的大部分客户又都是日企,具有同宗同源的固有优势,因此天合只能伺机而动,而这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便是天合苦寻已久的绝佳时机。

汽车之家

    听到了强烈市场的呼声,天合在第一时间即向受到波及的各大车企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会倾尽所能满足各大车企的货源需求,毫无疑问,这种顺势而为的举动,势必会蚕食高田的市场空间,进而使两家企业的实力对比发生改变。

● 合纵连横,剑指博世

    如果说此次安全气囊风波让天合在这一细分市场掌握了主动,那么与采埃孚化敌为友,则昭示出了其更为庞大的市场野心。

汽车之家 

    单纯从企业规模来看,采埃孚并购天合,未免有些痴人说梦。在2014年的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榜单中,这两家的行业巨头分列第九与第十一位,因此从实力上讲,采埃孚其实并不具备吞并天合的硬件实力,可为何这起并购案却获得了天合内部的高票通过呢?原因只有一个——利益。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利益两个昔日的对手得以冰释前嫌,最终走到一起,这符合商人的本性。

    在此次并购中,可供双方攫取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其中之一便是剑指博世。说起博世,人们便会想起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科技成就生活之美,而在商人们看来,科技成就博世的并不只有美,还有世界头号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宝座,与近乎于垄断经营所带来的巨大财富。

汽车之家

点击这里了解博世的更多详情

汽车之家

    的确,凭借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及强大的资本支持,近些年,你根本看不到有哪家企业能对博世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就连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电装也无法与之一较高下。可随着此次并购的尘埃落定,采埃孚与天合不仅可以取代电装成为新的全球第二,更具备了与从博世手中分上一杯羹的技术实力。

汽车之家

    熟悉这两家企业的人都知道,采埃孚与天合虽然均为综合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但在业务领域上的交集除了底盘市场外,其实并不太多。其中采埃孚在四驱系统、变速箱制造等传统零部件范畴技术实力雄厚,而天合则在电控系统与主被动安全系统方面更为擅长。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通过整合,两家各自的技术优势将形成互补,并衍生出功能更全面的模块化产品,这十分符合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一家厂商能够提供一套可在操控、安全、动力等诸多方面满足整车厂商需求的模块化产品,那其潜在的市场空间将是多么巨大。

    当然,为了此项并购顺利的达成,采埃孚也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由于其与天合在转向系统细分市场上都占据着不小的份额,并购完成后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因此欧盟为此次并购开出的先决条件便是消除这一弊端,也就是需要采埃孚把转向系统的业务卖掉,巧的是,收购这一业务的厂商正是博世。

汽车之家

    为何博世会帮自己对手的忙呢?答案同样在于“利益”二字。首先,采埃孚出售的转向系统业务本身就是两家共同出资经营的,所以,与其同新伙伴重新磨合,还不如自己买下来当家做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并购,博世将完全掌握觊觎已久的电动转向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大幅提升自身在自动驾驶、高效能出行以及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这些技术被各大车企视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技术高地,占领了这一高地,就等于敲开了各大车企的大门,因此如果博世想要继续稳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头把交椅,就必须有成人之美的度量,为赢得未来市场攒足力气。

● 群雄逐鹿,抢占先机

    有先见之明的当然并不只有以上三家业界巨头,去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之所以出现并购浪潮,很大程度上便要归结于各大零部件厂商对未来市场的契机的一种预判。

    韩国人对于潮流的把握素来都比较准确,这点从韩国时装在市场上的强势表现就可见一斑。作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巨头,三星集团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窥视早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而旗下子公司三星SDI(后文简称“SDI”)便成为了其进军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排头兵。

汽车之家

    这家涵盖储能设备领域业务的公司作为三星集团布局未来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急先锋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10年前,其便与福特开展合作共同研发节能与轻量化锂电池技术并已取得一定成果,且就当今汽车发展趋势来看,电动车势必会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上的新宠,而电池技术则是整个电动车产业链上的明珠,因此,在电池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就等同于在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站稳了脚跟。

汽车之家

    面对空间如此广阔的未来市场,三星集团自然不会让SDI孤军奋战,从庞大的集团内部为其挑选一名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一同打拼,无疑会增加自身的胜算,这便促成了SDI与三星第一毛织(后文简称“第一毛织”)的整合并购。

汽车之家

    作为韩国国内举足轻重的化学与电化学原材料生产商,第一毛织的加盟的的确确能为SDI带来不少看的见的好处。利用前者在原材料供应链方面的优势,SDI不仅在电池领域的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因原材料供应不足引发的风险。当然,如果好处只是单方面的,那么三星完全没有必要以牺牲一个子公司的代价来成就另外一个子公司。之所以会选择第一毛织,其背后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

    众所周知,三星集团如今拥有如此雄厚的资本与其家电领域上的成功密不可分,而第一毛织一直是三星集团在家电领域的主要材料供应商,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其中就包含了最近汽车行业炙手可热的OLED材料技术。在2015年CES展上宝马M4 Concept Iconic Lights便采用了这个技术

宝马M 宝马M4 2015款 M4 Concept Iconic Lights

『宝马M4 Concept Iconic Lights』

    现如今,家电市场日趋疲软,第一毛织亟需找寻一个全新的业绩增长点,而通过这种近乎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便轻易达到了借SDI之力挺近汽车市场的目的。对于三星集团来说,这种一举多得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SDI收购第一毛织认准的是未来电池制造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那么接下来这两起收购看重的则是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汽车之家

    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的产品覆盖面相当广泛,除之前我们所说的轮胎外,制动系统、车身稳定系统、发动机喷射系统等诸多领域大陆集团都有涉及,而自从2007年以114亿欧元的天价将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集团划入自己的版图之后,尾气后处理业务也成为其自身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次收购中,大陆集团获得了主营尾气后处理业务的依米泰克公司50%的股权,从而顺利进军这一细分市场。

汽车之家

    按常理说,凭借这50%的股权收益,大陆集团已拥有了足够多的筹码来应对排放法规收紧所带来的市场变革,且在排放法规逐步收紧的今天,想要拿到另外50%股权的所有权,也绝非易事,并购理应就此告一段落,可事实却并未如预期中那样发展,大陆集团不仅成功收购了余下的50%股权,而且进展的十分顺利。

汽车之家

    这种结果未免乍一看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吉凯恩被大陆下了什么迷魂药,才把这极具潜力的金饭碗拱手于人吗?事实并非如此。确实从表面看来,排放法规收紧所带来的商机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人都想从中捞上一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本事。这就好比我们之前所讲的SDI看准汽车电池业务一样,在炙手可热的红海里弄潮,必须要有相当深厚的功底,才不至反被巨浪所吞噬。

    与一般业务不同,降低排放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仅依靠尾气处理这一单一环节便能取得巨大收效的,因此,如果想在未来市场中拿到整车企业的订单,就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排放解决方案。

汽车之家

    显然,以汽车传动、粉末冶金等业务为主的吉凯恩并不擅长此道。也就是说在未来市场中单纯依靠尾气后处理这一细分市场,并不能为其带来多大实惠,与其被市场吞噬,不如早早卖掉,而共同持股大陆集团,情况却不尽相同。

汽车之家

    如果能完全吸纳依米泰克,便能与集团内拥有强大技术储备的动力总成部门产生协同效应,最终具备尾气排放一体化方案的解决能力。如此说来,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买卖岂有不成之理。

    涉及到排放领域的另一起收购案其成因也大可归结于此。去年世界动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博格华纳成功并购了德国EGR(废气再循环)部件生产商Gustav Wahler GmbH(后文简称“Gustav Wahler”)。相比于拥有全套动力解决方案的博格华纳,Gustav Wahler的业务领域仅局限于EGR这一细分市场,过于单一的产品架构,同我们刚提到的大陆收购案颇为相似。

汽车之家

    通过此次并购不仅使博格华纳在EGR技术领域的地位更加巩固,且双方的市场资源也得以相互利用,除规模化所产生的利润率上升外,博格华纳宽广的技术领域也为Gustav Wahler提供了全新的市场空间。这种结果,远比孤军奋战,要好上许多。

● 缓进徐图,步步为营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在我们上面所盘点所有涉及并购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吉凯恩算是特立独行的一个。除其之外,无论是并购中的买方还是卖方,参与并购的初衷都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而吉凯恩将其尾气后处理业务卖给大陆集团,显然是一种缩小市场规模的举动,这与大多数竞争者的市场策略相悖,当然,此中原因我们上面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无需过多赘述。

汽车之家

    其实,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精兵简政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如同花匠照顾花草一样,修剪掉细枝末节,对成长不但没有坏处,反而会大有裨益。因此,不求盲目扩张,将精力集中于自身优势领域,提升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失为一种适应未来市场的明智之举,另外一家行业巨头——江森自控同样是这么干的。

    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江森自控这个名字同大陆集团一样十分陌生,没关系,瓦尔塔电池或许会令您感到一丝亲切,它便是江森自控的所属品牌之一。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同吉凯恩类似,江森自控在去年也通过出售的方式,来剥离那些自身并不擅长或盈利水平并不高的细分业务,且与之相比,江森自控一刀下去所减掉的“赘肉”分量更重。

    其实早在2013年,江森自控的精兵简政计划便已开始,当时其把旗下的HomeLink汽车电子业务转手余人,而去年其又把余下的其它汽车电子业务打包卖给了伟世通,彻底退出了汽车电子市场。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虽然这一系列的出售导致了江森自控去年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中的位次出现了下滑,但从长远来看,将撤出资金拿来专攻其它自身更具优势的市场,无疑能为其赚取更大收益,这便应了那句话“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编辑总结:

    这是一场零部件行业巨人之间的混战,采埃孚与天合联手欲同博世争夺行业第一的宝座;三星SDI整合第一毛织意图为自己抢占电池市场份额扫除障碍;大陆集团凭借从昔日伙伴手中购得的50%股权,拥有了尾气排放一体化方案的解决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几十桩我们未曾言及的并购交易在已经过去的2014年中轮番上演,如瑞士电子产品公司TE Connectivity收购传感器制造商精量电子、辉门收购霍尼韦尔摩擦材料业务部等等。为何这些平日里低调内敛的行业巨人,却在上一年中频频亮剑,答案无非只有一个,迎合整车企业的未来需求。

    作为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当下游市场经历变革的时候,往往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博得一个相对美好的未来,而并购无疑是追赶潮流最快的一种方式。可回顾近些年多如牛毛的并购交易你会发现,因整合不利而不得善终的案例却不下半数,它们看到了未来却又将未来抹杀在自己手中。因此,与实现并购的过程相比,如何将得来的资源化为己用,无疑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上一年中也有一些零部件巨头同我们一样,以看客的心态来坐观时局变化,并未亲自上阵拼杀。之所以坐的如此安稳,是因为它们与整车集团之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单纯的供需关系。如电装、加特可等,它们和整车厂商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无论是资本上的深度合作,还是技术上的共同研发,都注定了其不必去疲于追赶形势,换句话说,它们早就与潮流捆绑到了一起。(图/文 汽车之家 贾刚)

相关阅读:

    买定请离手 看厂商博弈电动车发展方向
    http://m.autohome.com.cn/tech/201409/844021.html

上一页
1/4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高田气囊危机 2 /采埃孚、天合联手对抗博世 3 /着眼未来引发并购浪潮 4 /出售也是一种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