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概念车这个名词想必大家已不陌生,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概念车的信息进入我们的视线。它们有着天马行空的造型,闻所未闻的新技术,还与车展上身材火辣的美女车模一起吸引我们一次次的按下快门,这些都是它们的特征。但是借用本山大叔的一句话“做概念车难,在中国做概念车更难”难的不是没有创意,难在大多数车企没有明白做概念车的初衷,将跟风推出概念车,将做概念车变成了作秀。
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晚,1956年7月13日诞生的“解放”牌汽车才结束了我们国家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到今天满打满算总共56年。在我们还为“解放”卡车欢呼雀跃,山呼万岁的时候,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那些大尾鳍敞篷车,亦或是“火箭”式尾灯的汽车已招摇过市。相同的时空却拥有迥然不同的汽车造型,这正是汽车设计的精华。实事求是的说,即使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经过了56年的发展,但我们的汽车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起步时间晚,设计人员相对匮乏,这些都是无法争辩的事实。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很多车企把做概念车当成了一种跟风行为,只要对手推出了概念车,自己就必须推出,只要推出了概念车就代表了设计水平提高,只要推出了概念车就是技术比肩了国外品牌。于是做概念车渐渐变成了作秀,概念车的生命伴随着车展华丽的开始,也伴随着车展大幕落下而结束,下面让我们盘点下部分概念车。
● 帝豪 GE
特点:吉利高端豪华旗舰车型
GE这款车为什么入选,相信不用我多说。你是否以为这是劳斯莱斯在某次车展前的亮相?
抛开GE与劳斯莱斯的奇妙巧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出生背景。也许就能明白GE为什么要与劳斯莱斯有个奇妙的巧合。作为吉利的第一款豪华旗舰车型,吉利帝豪GE英文全称Geely Excellence,直译为:吉利卓越。现在你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豪车自然要有个豪车样,某些方面看吉利对于豪车感觉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于是抓着这个精准的定位造出的GE在2009年上海车展的首次亮相,便成为焦点。
如此巧合的设计使得车展结束不久,就有消息传出劳斯莱斯公司将起诉吉利。很快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决定对GE豪华轿车的外形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并向全球征集设计意见和建议。于是乎2010年北京车展上我们看到了成果。GE的外形发生了改变。
GE在外形上的模仿气息已经没有那么浓厚,宽大的进气口已经用更加圆润的曲线来修饰,不会让人再觉得跟劳斯莱斯车型那么相似。大灯组合和雾灯与整车造型更加贴合,看上去霸气十足。
尾部的造型则更加简练,尾灯造型也与前大灯相匹配。由一体式变为分体式,看起来年轻了不少,从一个老绅士的感觉变成了一名成功商界人士,典雅的风格让人觉得这还是一款足够奢华的车型。车头的那个来自嫦娥奔月灵感的标志也变为更富含中国传统韵味的凤凰造型。
同时不论仪表盘还是中心控制区,功能性和光影效果,都得以改善,红色的仪表板变的更加清晰易读。这样的设计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炫”。方向盘由4幅变为更运动的3幅,材质也发生了改变,无钥匙启动按钮设计在了挡把后方的多功能区正中的位置。
品评一款豪车光看驾驶席肯定不够,后排可谓是重中之重。GE的后排可选装双排座和单排座两种组合,功能性方面也不尽相同。后排乘客的左右扶手处共有四个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车内诸如影音系统、空调等等相关设施,而且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同时提供带有折叠腿托的奢华按摩理疗座椅,后排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该处设计的无线键鼠组合,该车为后排乘客配备了一个17英寸左右的液晶显示器,乘客可以选择是看电视还是上网。
最后还有一点想要说明,表现一款车的奢华与专属性,可以为车辆配备更多的电子设备,也可以选用更优质的皮质与木制做装饰,甚至还可以打上车主的专属绣名。但不知何种原因,帝豪GE采用了一种看起来很怪异的方式,将后排设立成一个座位来体现专属性,试想下如果你是这辆车的所有人,自己一个人坐在过于宽敞的后排,是不是有些奇怪?是不是很像一个人蹲马桶的感觉?
点评:2009年上海车展后吉利对于GE这款车的态度,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斯莱斯打算状告的缘故,即使做了修改,但在我们眼里它仍旧摆脱不了拷贝和简单的将豪华理念拼凑。
● 帝豪 GT
特点:帝豪首款概念跑车
帝豪GT于2008年北京车展首次亮相,当时还只是一款只有外造型可供欣赏的纯概念车;后更名吉利虎GT 。这时的它更像是一台接近于量产的车型。整体造型利用高科技仿生美学设计,整车的外观流线型极强,前脸硕大的进气口尤为惹眼,前脸设计完全模仿了中国的“虎”的特征。犹如虎口一般的大嘴配上锐利的车灯,下部的LED条状雾灯更是像老虎的利牙一般。同时看起来也像戴着半个面具的武士。尺寸宽大的轮毂也让该车的整体造型更加协调。尾部线条营造出一个X,让人的目光一下汇聚。
发动机由最开始搭载的3.5L发动机,改用一台2.4L的发动机加轮毂电机,搭载了两种动力配合系统,2.4L的汽油发动机单独工作时该车为前驱车,而轮毂电机单独工作时该车为后驱车,如果日常使用时,可以单独让轮毂电机工作,不仅更加节能环保,而且还可以体验后驱车带来的驾驶乐趣。
点评:国内厂商之一热衷于制造跑车,跑车似乎成了公司设计水平的标杆,且不论设计水平,但就已上市车型的销售情况来说,似乎都不理想。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我们的选车要求及用车习惯。希望厂商将大把的设计经费用在设计跑车上的同时也将精力投入对旗下已有产品改进的工作和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中。毕竟大多数人对于车的要求还是代步。脚踏实地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 长安 e301
特点:折叠鸥翼门,尾部不对称设计的概念车
长安 e301是双门三座小型运动越野车,A 柱采用隐藏设计。这款车的车门下侧还配备了玻璃窗,使整车的外形更加动感、时尚。前脸独特的前大灯设计看上去非常新颖。另外,这款概念车前脸的车标采用蓝色荧光的设计,体现了整车的科技感。
这款概念车采用动感的六幅合金轮辋设计,配合轮毂中心的长安汽车车标,相信每一个看到这款车的人都会对这款车绚丽的轮辋造型而吸引。
长安 e301概念车的尾部采用不规则状设计,左右两侧并没有采用对称的设计,而是采用凹凸的造型方式,看上去非常另类。很像是一个火箭发射器。许多老式敞篷赛车都曾有类似的设计,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防滚支架,可以保护赛车手的头部。而在e301上的实际意义在于可以成为一些储物空间,抽屉式向后拉出的行李箱或许也只有概念车上才能够见识到。
长安 e301的内饰就像是科幻大片中的道具,方向盘操作机构就像是太空飞船,仪表盘采用液晶显示屏取代传统的指针式仪表,各控制键完全集中在驾驶员一侧,驾驶操作方便快捷。后排只布置了一个座椅,并且可以前后滑移调节位置。
长安 e301的另一个特点在于车门设计上,鸥翼门的造型在概念车上并不鲜见,但长安e301鸥翼式车门变得可以折叠,光说不形象,看看下面这段视频就一目了然了。
点评:长安e301的鸥翼门与抽拉式后备箱的概念绝对够炫,更重要的是何时可以抛开作秀的成分,应用到量产车上。
● 长安 氢程
特点:氢动力
氢程是长安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车身的风阻系数降低到了0.26,大大提升了整车的燃料经济性。
氢程搭载长安具备全球领先技术且已成功点火的增压中冷氢内燃机,直接以压缩氢气为燃料,配合总线电控及紧凑的人机工程布置,充分展现了高效、科技与环保特色。其性能不仅可以达到汽油机的水平,效率上还比同排量的汽油机高30%以上,H、C、CO、CO 2排放几乎为零,完全可实现超低排放并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而且,“氢程”在一次性加足燃料的情况下,巡航距离可达230Km以上。
点评:氢程车展亮相时真可谓倾城,不光外形新颖,其氢动力驱动模式更是亮点。国家在大力推动研发混合驱动车型的同时,对于充电站加气站的建设也应投入足够重视,否则研制出再多的环保车型,他们也只能站在车展的舞台或躺仓库里落土。
● 长安 美人鱼
特点:长安中高级轿跑概念车
最近才上市不久的长安逸动的概念车正是2010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的长安美人鱼,是长安汽车定位于中高级轿跑的全新产品。
美人鱼概念车是长安融合欧洲设计理念的最新力作,概念车充满童话王国丹麦的美丽梦想和欧洲艺术气息,美人鱼概念车则采用了X型交叉设计,雾灯轮廓类似美人鱼。A柱前三角侧窗有个轻微的上挑折线。别误会,那不是设计师的灵感泛滥,而是美人鱼的后视镜。
尾灯组采用正菱形,中间装饰条,夸张的两侧辅助导流出口彰显着运动气息。Coupe的造型跃然眼前。
点评:长安逸动在外型上借鉴了长安美人鱼的设计理念,并针对实际情况加以适当改造,虽然没有了美人鱼超现实的美,但适当添加了生活的情趣,不失为一种改变的好方法。
● 红旗 SUV
特点:红旗品牌高端SUV概念车
提到红旗,我们不免叹气,这个曾经中国汽车的骄傲,走到如今的地步不免让人心痛,从儿时的儿歌“大红旗滴滴滴,上面坐着毛主席”到现在的领导人出访一水儿的奔驰防弹车,可以看出红旗地位的变迁。如果让我用一个人来形容红旗,我会毫不犹豫的说“阿斗”。红旗真的是扶不起来了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红旗的辉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确实有很大关系,但这也和我们父辈的造车精神有很大关系。当然,红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的脚步,只是还不够快。我们总是批评红旗做的不够好,那是因为红旗之于我们已不光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情结。每每看到红旗的信息,无论是好是坏,或褒或贬内心中都是希望这个品牌做的更好,这么纠结的心也许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出现。
红旗的这款SUV概念车是2008年北京车展上发布的。作为一款定位于宝马X5、奥迪Q7、雷克萨斯LX同一级别的SUV,红旗的高端性质没有变。
前部造型则传承了2005年HQE概念车的造型元素。上部是天安门城楼的抽象造型,下面的垂直格栅代表着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栋。两个圆形雾灯也如同HQE一样,点缀在中网两侧。相比HQE,红旗SUV显得更加张扬与动感,尤其是前灯下部,前后保险杠侧围的进风口凸显了高性能气质。
后灯呈“L”形前后呼应,并采用LED灯组的设计。后轮拱也有向上突起的折线,动力方面将匹配V8或V6发动机。
● 红旗 HQE
特点:作为国庆检阅车原型的概念车
相信大家都对60年国庆,胡主席检阅时乘坐的那辆红旗记忆犹新,印象中好久没有见过红旗了,红旗就像被封存进了历史长河。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再次看到红旗检阅车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而这台检阅车就是以红旗HQE为原型制造的。概念车在外观方面将巨型城楼式进气格栅融入了传统建筑的“九梁十八柱”寓意,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V型十二缸发动机的高端轿车。作为红旗最顶级的车型,定价预计超过300万元人民币。时间转眼到了2012年,HQE虽然偶有谍照发布,但上市信息似乎石沉大海了。
作为红旗的旗舰车型,红旗HQE概念车延续了红旗的设计元素,并努力融入新鲜设计灵感,只不过从外型上,我们仍能很明显的看到国外豪华车的设计元素,作为曾经的国车,红旗近年来靠着国家扶持举步维艰的处境令车迷伤心不已。
点评:对于红旗这个意义大于产品的品牌,如何改进如何创新,每一个举措每一个产品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少做秀多做事,不依靠国家的扶持,用自己的力量真正扛起复兴我国汽车产业的大旗。
● 一汽 GO
特点:PQ32+平台打造
GO是一汽最新推出欧朗车型的概念车,车型的内部开发代号为A130。最早消息表示该车将归属在奔腾旗下,并命名为奔腾B30。A130车型的谍照实际上在2009年末就已经正式曝光,但一直没有正式发布。等到2011年上海车展前,A130车型以一汽GO概念车的身份亮相。可以说,经过了几年的开发后,这款A130最终完成了定型。
GO概念车的名字蕴含“向前冲”的意思,它是为追求有活力的年轻人量身打造的一款车型。
GO的外观绝对称得上年轻,两条犀利的线条从牌照架下延伸而出直至翼子板,融合锐利的前灯,给人以龇牙咧嘴虎视眈眈的视觉感受,说它拥有些流体雕塑的神韵也不为过。
车身侧面紧凑结实,腰线从低向高延伸至车尾,让我立马联想起大学中体育学院那些肌肉紧绷,四肢强壮,头脑更强壮的兄弟们。
后尾灯巧妙的融合在后备箱上。看起来甚至有些跑车的韵味,仔细看看像不像穿着运动短裤的健美先生?每每看到概念车的造型,我都忍不住想冲上去体验一番。这也更让我期待量产车的到来。
然而现实一次次的教育着我们别盲目乐观。GO量产后改名为欧朗。曾经犀利的前部线条变成了好似备受感冒困扰却无法请假,戴着口罩勉强微笑的疲惫上班族。
当然一款车的卖座与否不光取决于外形,还取决于性能,欧朗诞生于PQ32+平台。对于这个平台没有概念?说白了PQ32平台就是我们熟悉的老捷达平台。由于捷达已经达不到今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标准,因此,一汽对该平台进行了多项升级。升级主要在空间、安全性、舒适性、科技性等等,以满足今天的标准和需求。虽然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升级,但是从网友评论中来看,许多网友都对应用PQ32+这个平台持消极态度。
目前国内自主厂商普遍没有整体开发一套底盘的能力,这是客观存在的。发动机等方面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底盘方面更多还是购买国外现成的,或者邀请外国团队帮助调校。当然欧朗选用这个平台大众也是有自己考虑的,作为一个衍生平台,首先这样能够缩短欧朗的开发周期,也能够大幅节省研发成本。对于一汽来说很有益处。但作为欧朗这个全新的品牌来讲,如果照搬老的PQ32平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欧朗并没有捷达这样的品牌和口碑优势,而且和竞争对手比配置上也落后于竞争对手。
于是这本已不太吸引人的疲惫中青年人的外观又加上一个不算先进的平台。欧朗的前途我只能用不太明朗来表达。
点评:借用我同事王寅的话,欧朗选用的PQ32+虽然有着一些升级,但我们也得讲,这个升级毕竟还只是PQ32平台的升级,你在一个70分的平台升级,再怎么也是向80分去努力。换句话说,如果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站在80分的高度然后再向上升呢?
㊣● 北汽 700;700R;800
特点:北汽自主研发概念车系列
2008年北汽一鼓作气发布了3款完全由北京研究总院设计的概念车,分别为700;700R;800。700定位为中级轿车,700R定位为轿跑车。800定位为中高级轿车。
三款车均使用了新发布的“北”字车标,整体造型为汉字“北”的演绎,代表了象征北京市、北京汽车、“北京牌”的首字。
其中“北京800”还在车尾部使用了毛体“北京”二字作为尾部车标。
点评:北汽近几年不断拿出概念车,先有700,700R,800,后有基于萨博9-5老款车型简单在前脸后尾拉皮改款的概念车C70G,长得像路虎的b90概念车,像牧马人的b40概念车,这些类似于山寨的概念车真的能帮北汽靠自己的腿站起来吗?研发推出概念车,引入萨博技术,萨博这个拐杖能不能帮“北京”这个品牌站起来,有待观察。
● 华晨 大中华
特点:未来华晨的家族化元素
大中华概念车是华晨2011年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与在售的产品不同,大中华显然更时尚,更前卫,当然也更大。整车长4910mm,宽1865mm,高1480mm。
经典的中字型进气格栅得以保留,新造型前灯给人浓烈的科幻感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总是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你。微微翘起的尾部和双排气管也在告诉着人们他不光好看,也够性能。
大中华搭载了2.0TGDI发动机,匹配6档手自一体变速器,带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动力绝对够用,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装配E-drive智能控制、TSP智能网络系统、自适应巡航等诸多高科技装备。
点评:华晨这些年的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做工,都体现了一个自主品牌应有的品质,虽然产品研发上仍有借鉴,但这种认真造车,造精品的理念值得厂商们学习,期望华晨保持这种理念,希望华晨做的更好。
● 长丰 UU CT3
特点:皮卡新模式
皮卡在我们的印象里大多是孔武有力,肌肉外显,霸气侧漏的类型。比如我们熟知的丰田坦途,福特F-150。但不久前德国大众皮卡效果图在网上曝光了出来,该车在设计特点上颠覆了我们对皮卡车型的印象,小巧可爱的城市皮卡风格让我们眼前一亮。殊不知长丰很久前就有过此类型的概念车。瞧,我们并不总是在模仿。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长丰就推出了一款名为UU CT3的皮卡概念车,小巧玲珑正是它的特点。
前脸设计与微型轿车的设计完全一样,造型非常独特。整车长度比奇瑞QQ3、吉利熊猫长不了多少,因为后排是皮卡的设计,所以内部只有一排座椅。
长丰UU CT3的车门还采用按钮方式,位于车门后方,使操作更加方便,也更具科技感。晶钻式前大灯看上去更加年轻化,增加了几分可爱、时尚的造型风格。
点评:品牌的大小不代表设计能力的高低,能比国际车企巨头先提出概念构想,难能可贵。对于我们来说更难的是将它变为量产。
● 启辰 羿
特点:东风启辰首款概念车
启辰D50也是一款刚上市的小车,它成功的借鉴了日产骐达的设计,殊不知其实这个小家伙也借鉴了概念车的理念,这就是启辰羿。羿亮相于2011年上海车展,修长的机器盖与短小的后备箱形成鲜明的对比,配以5幅轮辋,运动理念不言而喻。
D50与羿最明显的继承便是前大灯与进气格栅间那个“羿”。仿佛挑着眉毛看你的古代武士。
相比前脸的设计,D50的侧面就没有羿这么运动了,你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仍然带着颐达的影子。
尾部的双排气口也改为了更适宜家用的单排气口,尾部设计整体感觉也从饱满且充满力量感的年轻小伙儿变为了普普通通的居家男人。
点评:启辰D50的这种改变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借鉴概念车的元素,我们的量产车更多的仍是借着与概念车上一样的某个设计元素当噱头,为销售做铺垫。
● 长城 CHC011
特点:长城融合中式元素与现代造车理念的作品
概念车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各种元素的巧妙融合。而这些融合之中,当属将中式元素与现代造车理念融合最难。
长城CHC011被定位为面向高端的C级车。长城CHC011概念车前大灯采用了细长的柳叶状造型,形状有些像拉长了的蒙迪欧致胜的前灯。蓝色和略泛紫色的灯光,颇有神秘感。加之保险杠的下方一块前定风翼的结构从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中国神话中的奇珍异兽的造型。
车身侧面的处理紧跟时下高腰线的设计理念,更有趣的是车身侧面你会发现长城CHC011概念车并没有车外后视镜,其后视镜被一具小型摄像头所取代,通过摄像头,在车内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车后道路信息,控台的设计采用了点触式电子按键,中控台融合了一个数字键盘,用以控制车载电话。在档把上方,空调调节、座椅加热、风挡加热等功能都通过触摸式面板控制。
点评:中国元素的脸孔,科技感极强的内饰,车展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曝光过后的量产路比开发更艰难。
● 长城 哈弗H7
特点:长城视觉系SUV
哈弗H7的整车造型依旧保留了时下主流SUV的运动风格。
独特的腰部处理手法使整车风格别具一格,半腰的门窗外板使整个车身显得更有层次感,视觉上也更凸显出其高大霸气。锋利的线条也彰显出其强健的肌肉,使整个车呈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点评:纵观哈弗的畅销产品,亮丽的外观,高科技化的设计似乎并不是它们畅销的原因。皮实耐用,性能可靠,底盘硬朗才是它们的成功之道,打好底子才是硬道理。
● 广汽 Cabrio-Coupe
特点:新概念敞篷轿跑
Cabrio-Coupe广汽为其定位为新概念敞篷轿跑
继承了车系的家族基因——动感、安全、和谐、愉悦的浪漫生活体验,并增添了与自然共舞的驾乘乐趣。收放自如的灵动硬顶敞篷系统、澎湃的动力以及舒适宜人、布局巧妙的乘坐空间,适合温馨小家庭或二人世界的都市驾乘与闲暇出游。是广汽汽研院以科技与智慧为汽车赋予宜人价值的设计创新成果。Cabrio-Coupe轿跑设计灵感源自“阳光、沙滩、海浪”,海蓝车身如清澈拍岸的海水,不息的波涛涌动着生命的韵律,蕴含着无尽的能量。
题外话一下,上面这张图是广汽设计的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前脸总结,十分不明白Cabrio-Coupe这样欢快的前脸为什么不能变成广汽的家族化特征,非要把下面VIP-Lounge这样耷拉着眼睛无神的前脸做家族化特征。
点评:非常可惜这四个字这篇文章里说了很多次了,这里又要用到。非常可惜Cabrio-Coupe没有量产。非常可惜这么欢快的设计没有被采用,吹着海风享受着阳光离我们远,还是让我们见到更多灵动、活泼、有精神的设计更远?
㊣● 奇瑞QQSport
特点:外国优秀设计师作品也需考虑中国国情
QQSport是奇瑞量产车型QQme的概念车,从概念车到量产车设计概念没有发生过多改变。事实上QQSport并不能算是奇瑞自主设计研发的,它出自曾设计过蓝旗亚、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F90等名车的意大利新锐汽车设计师Enrico Fumia之手。别以为国际大师设计的总是成功作品,QQSport可谓是下错了棋。QQSport采用了前后对称、里外一致的时尚设计理念。里外一致的设计理念及元素还运用于大众甲克虫、宝马Mini-Cooper等车型。殊不知,QQSport给人的感觉不是时尚,而是让人哭笑不得。不少网友调侃到大街上看到这款车行驶被吓到,总觉得是辆QQ在逆行。
从整体的外型设计来看,奇瑞QQme与大众甲壳虫非常相像,尤其是前部的设计曲线。
前大灯和后尾灯都采用了集成Led灯组的设计,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只不过这双眼睛没有了以前QQ的可爱风格变的有些呆滞甚至于是错愕。
侧面线条也没有简单的重复QQ的造型,摒弃了四门四座而是采用了双门四座设计,让这款小车看起来更加时尚。同时弧形的侧窗与后窗,使QQme的侧影看起来确实很“Q”。尽管车身高度比QQ3有所提升,但视觉上却显得要很低矮。
奇瑞宣称的“革命性地采用了前后对称里外一致的世界级的时尚设计理念”是否成功暂且不表,对比车头与车尾造型,我只能委婉的说我是琢磨了一会儿才看出来哪个是车头。
相比于外观,内饰上的设计也许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或许说女孩子更青睐。无论是车门上用开关,门灯,副手设计成的一张笑脸图案。还是四处散发着圆,这一设计理念的中控台,奇瑞都像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奇瑞不仅为QQsport在外观上下功夫,在配置上也是煞费苦心,在日后的量产车QQme上,前后均有独立的雾灯,尾部配备双探头的倒车雷达,电动后视镜调节,部分车型甚至还装有前排侧气囊,这些设备放在这款小车身上,可见奇瑞当时对于QQme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有一个问题奇瑞却疏忽了,那就是这款小车的储物显得有些薄弱,车门上的储物格是长条状,造型美观不假,但缺点就是开口无疑是比正常开口要窄,同时除了移动烟缸的位置,再没有其他跟杯架类似的东西了。
点评:新锐设计师的理念国人似乎并不太买账,购买这个价位车型的消费者显然更注重基本实用性设计,加之其5万元左右的定价和众多更具性价比的对手,让这款奇瑞给予厚望的小车并没有产生意料之中的市场反应。看来外国“和尚”念的经也要中国人听得懂才成。设计没有好与坏,适合市场的就是最好的。
● 奇瑞五娃概念车
特点:五个颜色 五种概念
2008年北京车展上,随着奇瑞在E3馆展台上5件彩色“车衣”缓缓升起,五娃概念车公布。源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概念的这5个小家伙分别取名:BB,JJ,HH,YY,NN。它们兼顾了三厢车、两厢车、跑车、SUV等不同车型。BB定位为三门两座;JJ被定位为国内首款小型休旅SUV;HH为一款时尚、经济型小车;YY是一款小型时尚轿跑车;NN是一款具有欧洲风格的五门四座车型。5款小车,5个颜色,5个概念。让人眼前一亮。
时间过得飞快,当时着力宣传的五娃概念车并没有借着着奥运的契机很快上市,直至今天奇瑞还只是将五娃概念车部分量产。量产的车型在外观方面与概念车几乎无异。
BB概念车改名瑞麒M3
在2009年2月份,CCTV曾播出一则报道,声称“花一万块钱就能买一辆纯电动汽车”,该新闻播出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很多网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更多人的反应则是四处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一款售价仅一万元的代步车,“一万元的电动车”一度成为之后大家热议的话题,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我们得知瑞麒M3 EV(电动版)就是这个BB,这个小家伙的量产版。除了电动版本,瑞麒M3也将推出普通汽油版本车型。
JJ概念车改名瑞麒X1
相比于瑞麒M1,瑞麒X1更长,而这长出来的一块儿就是C柱部分增加的小窗,M1是一款面向大多数家庭用户的微型车,为了取得大部分人的认可,所以在外形上做得憨态可掬,用很多圆咕隆咚的形状展示调皮可爱的一面。但X1所要做的,就是在保持基本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否则成本就上去了),尽可能地展示一种原始、粗狂、个性的性格特征,所以在细节上不再采用圆形和外凸的设计,而是把这些地方“拍扁”了。
HH改名瑞麒M5。于2010年9月上市。
奇瑞的微型车几乎都以笑脸示人,瑞麒M5也不例外,从正前看过去俨然一副卡通的笑脸,两个造型简单水滴形大灯好似一对单纯的眼睛;水箱散热器是M5微笑的大嘴,没有其他车型的大嘴霸气和凶狠,有的只是俏皮;和大嘴相比鼻子就要含蓄的多,一个面积不大的进气格栅很秀气,前机舱盖上两条“鼻梁”使瑞麒M5本来就生动的表情更活泼。
YY 概念车是一款微型跑车。在中国车市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但这么好的创意并没有得到量产,YY概念车在车展后就如石沉大海一般,没了消息。
NN在09年时更名瑞麒M1,上市销售。
M1是一款很可爱的小车,可爱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圆和小,最大的特点是它有一张非常卡通的前脸,这张脸有着十分鲜明的表情。下进气格栅则是一张笑口常开的大嘴,保险杠两侧也是上扬形的,象笑弯的嘴角,本来应该是一付很开心的样子,但是花生状的前大灯仿佛斜立着的眼睛,前大灯组的两只灯组内侧的黄色小转向灯像瞳仁一样对着,于是便形成了很惊讶错愕的表情。发动机舱盖正中还有一道小“鼻梁”,给这张卡通脸又增添了几分生动
点评:5个小家伙代表5个车型的创意可谓眼前一亮,但十分可惜的是量产速度并没有跟上,导致同价格区间对手涌入后,自身竞争力降低,没有起到5个小车抱团打天下的局面。最终让车迷们记住的仍只是五娃的名字而不瑞麒。
● 奇瑞M14
特点:历尽艰辛的奇瑞跑车
相比五娃概念车,奇瑞M14更可谓历尽艰辛,这款跑车早在2005年的上海车展上就为大家所熟知,当时的代号是M14。而此后也频繁亮相各大车展,但一直没有正式推出。2009年确定产品系列,并改名为A3CC。如今A3三厢版(M11)、两厢版(M12)早已随处可见,而这款M14还迟迟不见上市。
相比于2001年亮相的号称“中国第一跑”的吉利美人豹,奇瑞M14无论是从外形还是性能上似乎都更胜一筹。M14造型同样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Pininfarina首席设计师Mr.Catia为其勾画了简单的线条,流畅的车体。与A3不同,M14的定位为充分满足现代都市白领阶层热爱运动、尽享运动乐趣的,体现跑车的动感元素。2011年时M14通过了多轮的CAE碰撞模拟分析,能满足欧洲、美国市场的前、后碰撞、侧碰、柱碰、前侧偏碰撞、翻滚等法规安全要求,随着近些年奇瑞机械增压技术的成熟,未来量产车型也有可能搭载1.3S、1.6S、1.8S三款汽油发动机,另外还有2.0T或2.0GDI柴油动力可以选择。
M14内部采用筒式座椅,并在方向盘上添加尽可能多的功能键,更加便于操作,同时充满人性化设计的按钮,能自动打开跑车的硬顶。安全性上也延续了奇瑞一贯厚道的作风,标配的前排气囊,加上可选配的侧气囊、帘式气囊,让驾驶者在体验驾驶乐趣的同时,享受多重安全保护。
看到这里您可能禁不住要问,如此成熟的一款车型,为什么迟迟不能上市呢?据悉2005年推出的仅仅是一款概念车,这之后,相关的研发工作随之全面铺开。07年初,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但同时,在折叠硬顶和车身设计方面,奇瑞遇到了技术瓶颈,项目一度陷入停顿。蹉跎一年之后,08年初终于取得技术突破,秋季第一台测试车在内部下线。接下来几个月,进行了一系列整车测试与前期准备工作,本来规划原在2010年中上市,仍然是因为折叠硬顶的原因,进度又一次推迟到年底。而这一拖就从2010年中上市变成了今日还无法获悉准确的上市时间。
点评:个人认为屡次推迟上市时间有折叠硬顶和车身设计方面遇到了技术瓶颈的问题,另一方面华晨酷宝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应该也是奇瑞A3CC迟迟未上市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跑车消费市场还未成熟,历经多年开发的产品很可能入不敷出,国人购车看重外形的同时对于实用性的需求不可不认真考虑。希望奇瑞不要再钓车迷胃口别考验车迷耐心了。
㊣
● 荣威 W2
特点:中英合作研发
荣威W2是中英珠联璧合工作的结晶。由上汽技术中心主任高卫民博士统领的中方团队,与上汽英国设计总监Anthony Williams、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David Lindley率领的英方团队共同合作完成。量产后W2改名为荣威550。
反光镜的设计灵感来自高尔夫3号Spoon杆头。形如剑光一般凛冽。探头反光镜将路面后方的情况清晰传入车内显示屏中,即使在下雨天也能保持清晰的后方视野,大大增强了行驶的安全性。
另外,尾部的设计则是典型运动车型的手笔,高耸的后箱配合LED不规则造型的尾灯,流露出一种霸气。保险杠下方的双矩形排气管整合设计,时尚中充满动感。
内饰方面W2最眩的设计体现在其大胆创新、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内饰。中控面板采用触摸屏互动方式,镁合金构造的高强度模具使得中控台充满质感,并大大减轻了内饰重量。W2的仪表各有分工:左侧的状态表显示车辆状态数据,如里程、设备现状;中间的速度表使用亮斑面积来显示转速,而速度则用直观的数字表示;右侧的油量和水温表采用飞机跑道式的设计,用梯形亮块来显示。量产后的荣威550也很好的延续了概念车的设计,将科技化与可视化完美的结合。
点评:荣威W2概念车是荣威的中国设计团队与英国设计团队的杰作之一,它就像一个混血儿一样,融合了东方人的审美和西方先进造车理念。量产后的荣威550保留了部分设计理念,同时也给这个混血儿整了整容,于是荣威550就这么不温不火的销售着。
● 荣威 N1
特点:汽车进入3G时代的试水作品
荣威N1是荣威W2后的又一成功作品。量产后更名为荣威350.其设计师团队仍是一支国际化团队,按照“特种作战”的理念配备了设计、信息、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引用厂家的宣传语,荣威N1是以创新的理念和产品引领全球新一代消费者进入汽车3G大时代。
当车展上第一次见到荣威N1时,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家伙!前大灯造型犀利,绝对是前脸部分最有吸引力的外形元素。然而量产时大灯造型做出修改,官方称呼为“猎鹰眼前大灯”。个人认为多此一举,现在市场上的鹰眼式大灯多如牛毛,修改后荣威350反而失去了个性。
车身侧面,腰线相比车头更加具有运动气质,从前轮眉一条直线延至尾灯,外凸式的腰线立体感非常强,由于车头比较圆润,刻痕腰线就成了点睛之笔。车顶曲线也比较圆润,流线型车头可以有效降低风阻,车顶的曲线比较饱满,同时也增加了头部空间。 荣威N1尾部经由腰线与车身贯通自然,微微上翘的“臀部”性感又不失庄重厚重的设计使安全感油然而生。
作为卖点的inkaNet系统是荣威350凭借上海汽车与国内移动信息巨擎——中国联通的成功战略合作,成为国内同级首款信息化汽车。依托联通WCDMA 3G网络服务,荣威350独具的inkaNet智能网络行车系统成为通向精彩互联世界的窗口。抛开这些官方的论调,简单说inkaNet让荣威350成了一个移动的终端,通过这个终端你可以查询到你想要的很多信息。
在车展上我们看到的概念车除了拥有这个很酷的技术理念还拥有一个造型也同样很酷的仪表台,又很可惜的是,量产后除了inkaNet系统理念得以延续,中控造型上返璞归真,变成居家风了。
点评:荣威N1的设计同样是中西合璧,比起W2概念车外形上带给我们的震撼,这次inkaNet系统理念带给我们的震撼同样不小,只是这么先进的理念搭配这么居家的内饰风格,真的适合它吗?至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年轻的N1.
● MG Zero
特点:汽车借用时尚数码产品的设计元素
MG Zero依旧是中英两国共同设计。量产后就是我们熟知的MG3.
MG Zero借鉴了苹果iPod和iPhone的造型元素,让MG Zero与时尚数码产品发生关联,在内外造型上多次应用圆矩形元素,包括前后保险杠格栅、主仪表、中控台、空调出风口和门把手等部位
车头正中的MG八角形标志呈放射状,有点像宝石的棱面;连接两侧前灯、细窄而修长的进气孔,它没有传统中网的较大面积和镀铬装饰;上小下大的双格栅组合。它们共同组成了MG品牌标志性的图形特征,总之从外观上你就可以看出它很MG!
回到内饰上,第一次看到概念车的内饰,你会惊讶于它的简单,甚至会觉得有些过于简单。其实这都是假象。一切都是用手指触摸控制的,以从“零”开始的态度,为驾乘者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享受自我的空间。在MG Zero上,彩贴、织物、饰件可以自由设计组合,后窗光导玻璃可以玩游戏、绘背景、发布Twitter交流信息,车内灯光音响模式根据音乐节奏自动变幻等新奇好玩的创意层出不穷。
点评: MG Zero的设计理念够超前,MG3也延续了这些元素,但从市场的反馈看,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与产品定位有关,说白了就是喜欢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不喜欢。
● MG5
特点:依旧走精致路线
刚刚上市的MG5在厂商的宣传中MG5是主打精致、运动的路线。概念车与2011年上海车展公布。当初的MG6因为价位过高而没有取得很好的销量,走精致小车路线的MG3也表现的并不突出,因此MG5则肩负重任。
前脸从概念车的眯着眼变成了眉头紧锁的愤怒的小脸,尾部设计因人而异,概念车结实紧绷,运动感十足。量产车平和居家。轮辋造型稍加改变。
MG5的多媒体系统的前身就是当初荣威350上所用的inkaNet系统,不过现在它已经升级成为2.0版本,并且有了一个更洋气的名字:iVoka,一款可以完全“中文”语音人机交互的多媒体系统,MG5先期上市的只有1.5VTi-Tech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这款发动机具有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最大功率109马力/6000转,最大扭矩135牛米/4500转。动力参数表现中规中矩,基本与大多数同排量发动机相同,而后期才会上市1.5L涡轮增压发动机。
点评:MG5那愤怒的小脸是因为油价飞涨还是因为担心自己销量不好呢?
全文总结: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晚,我们的人才很稀缺,我们的很多车企浮躁,于是每届车展自主品牌都会推出数量众多的概念车,而车展过后大部分概念车就被打入库房,车企不参考概念车的设计而是继续闭门造车,下次车展再推出更多奇葩的概念车,这样畸形的循环下去。试问这样的概念车除了作秀还有什么作用?暂且不谈与国际品牌竞争,这样的造车态度在没有国家扶持下该如果生存下去都是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想改变这种局面不能只靠国家扶持,更不能依赖车迷的支持。希望自主品牌明白做概念车不是为了炫耀实力,花费巨资研制的概念车更不该只是一个秀场的展品,而应该从中吸取设计元素,完善产品。请自主品牌不跟风,少作秀。自主品牌加油!(文/汽车之家 唐朝)
相关链接:
●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