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车的发展历史面面观

冯景毅
2011-12-15 08:46 /浏览

    [汽车之家 设计殿堂]  旅行车之于国人或许存在着种种纷繁复杂的感情,从上世纪80年代最早进入国内的标致505SW、桑旅等车型开始,旅行车与国人的审美标准以及用车观念似乎总是格格不入。然而有着80多年历史的旅行车,在西方世界,特别是欧洲却“风景那边更好”,连法拉利、宾利等品牌也推出了相应的旅行版车型,而旅行车的风靡也与西方人实用为先的用车理念不谋而合。

汽车之家

旅行车是铁路客运时代的产物 早期的木质车厢使其成为富裕阶层的玩物

    旅行车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所谓的“旅行车”主要用来在火车站周围运送行李和货物。在那个时候,这种特殊车辆的车身由两种材料构成,发动机舱采用钢材料,而乘员舱则由木质材料构成。这类拥有封闭车厢的汽车,大部分为营业性质的封闭货车,还算不上供消费者使用的轿车。

汽车之家

    这种木质车厢在制作上非常耗时,汽车厂商通常是将整辆车的木质车厢部分外包给专门的厂家来制作,在木质表面上通常要涂有一层保护车漆来防止其被腐蚀,同时后期的维修保养也比较麻烦,比如需要更换一些木材、定期上紧螺丝等,在会引起木材收缩的季节还要格外小心。这些都导致当时旅行车的价格远高于普通车辆,并且仅流行于社会中的富裕阶层。即使现在看来,这种木质车厢也堪称奢华。

汽车之家

  随着汽车厂商逐渐从外包制作车身转变为自主开发,以轿车为基础的旅行车开始出现。在那个年代,比较有名的旅行车当属克莱斯勒推出的“城乡”,它以木质的后车身为最大特色,充满了田园气息。当然,它的价格也不菲,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克莱斯勒“Town&Country”依然是公司所有车型中最为昂贵的。

汽车之家

    在那个年代,销量最好的旅行车品牌算是福特汽车了,由于福特公司拥有自己的木材种植基地和炼钢厂。这样就保证了原材料的提供和制造不受其它厂商的牵制,同时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其在产量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在逐渐将车厢材料由木质向更结实、耐用,成本也更低廉的钢质车厢转变。在1935年,通用汽车就推出了基于雪佛兰卡车衍变而来的采用钢材质8座的旅行车。

二战后 全钢式车身的旅行车逐步取代木质车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车工业重新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车身生产技术的提升使得全钢车身的旅行车开始涌现。同时,相比木质车厢,它的价格也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旅行车得以向民众普及开来。当时在北美第一款大批量生产并采用钢质车身的旅行车是基于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越野车Jeep willys制造的。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1946年,Jeep willys成功的化身为人们外出郊游的最佳伙伴,同时为了唤起人们对木质旅行车的美好回忆,厂家还特意给车厢喷涂了木质纹理的图案,以营造出木质旅行车的效果。 

汽车之家

    在随后的1949年,克莱斯勒旗下的普利茅斯品牌推出了其首款基于轿车底盘且采用全钢制车身的双门旅行车。1950年,普利茅斯停止了木质旅行车的制造。随后,别克的木质旅行车也宣布停产,并全部改为钢质车身,至此早期采用木制车身的旅行车时代也基本宣告结束。

汽车之家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旅行车在美国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旅行车的车身造型也由最初的厢型车体向着无B柱4门的设计转变,这也更类似于今天的船形车身。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相比60年代之前的老式汽车要低矮、扁平许多,但是这种设计在制造成本、行驶噪音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存在劣势,到60年代中后期这种设计逐渐被抛弃,更具美国风味的全尺寸旅行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可容纳6-9名乘客的全尺寸旅行车

    在美国,这种全尺寸旅行车异常宽大,通常可以容纳6到9名乘客。车内的前两排可以分别坐下3个人,在行李厢区域同样安置有一张面向车头的整体式座椅,同样可以坐下3名乘客,如此的装载能力可以与面包车和MPV车型相媲美。由于车内部的空间较为宽敞,后两排座椅的设置方式也更加灵活,于是就出现了面对面相坐以及背靠背两种形式。

汽车之家

    在此期间,汽车厂商还将最后排的行李厢设计略高出车顶,并在凸出的四周和行李厢顶部加装玻璃,这样可以为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客提供更好的窗外视野,这种设计在外出郊游时可以让车内人员更贴近自然,彰显了旅行车的真正意义。

汽车之家

    20世纪70年代,通用、福特等汽车厂商陆续推出了两门版旅行车,这类车型瞄准了讲求经济性以及载物空间的消费者,但是市场反应却比较平淡,相反由于其特殊的造型设计,使其更多的被汽车收藏者买下。

汽车之家

    由于政策、法规以及美国特殊的用车环境等原因,进入到80年代以后,SUV以及皮卡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旅行车的市场则一步步萎缩。但是较强的实用性使其并没有寿终正寝,在相隔万里的欧洲,旅行车却早已生根发芽并成为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车型。

● 突出的经济性与实用性深受欧洲人喜爱

    随着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外出旅行时,也要尽可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所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因此,除了常规的帐篷、睡袋、野餐用具以外,他们还要装载大量的旅行用品和娱乐用品,比如球具、滑雪板、充气橡皮艇、山地自行车以及宠物等等,而旅行车较大的行李厢空间以及可以用来捆绑货物的车顶行李架则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汽车之家

    欧洲汽车厂商在战后最先生产的是基于紧凑型平台的两门版旅行车,直到七、八十年代标准的4门版旅行车才开始大规模普及。沃尔沃在50年代便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厢式旅行车—PV445,虽然是基于紧凑型平台打造,但是得益于厢型的乘员舱结构,使其装载能力十分惊人。

汽车之家

    在90年代以前,VOLVO的旅行车全部采用后驱的形式。1996年,VOLVO推出了一款重要车型——V70旅行车,它采用了横置直列5缸发动机和前驱的形式,其中最吸引人的特征是长而垂直的尾灯,几乎从后柱一直延伸至车顶,V70在北欧市场十分畅销。

汽车之家

    奔驰旅行车时代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奔驰推出了基于W111系列的S级旅行车,但此后的S级轿车再没有推出旅行版车型。

汽车之家

    1977年,奔驰推出了基于W123平台的E级旅行车,覆盖了奔驰E级所面对的所有市场。这款顶部带有行李架充满欧洲风情的旅行车瞬间风靡整个欧洲,承载了无数家庭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好回忆。从此开始,各代奔驰E级轿车都拥有了旅行版本。众多欧洲厂商也进入了旅行车的时代。

汽车之家

    大众汽车在1973年的第一代帕萨特系列车型中就推出了旅行版车型,并且在以后推出的后几代帕萨特车型中也都包括有旅行版。这也说明旅行车已经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商车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由于帕萨特B1旅行版低廉的价格也使其成为欧洲家庭中的重要车型。

汽车之家

    在法国所有的旅行车都被叫做“Brake”,但是它并不是英语中刹车的意思,这种称呼的确比较特殊。法国人生产的旅行车通常都有7至8个座位,也就是第三排会有两个或三个座椅,这在必要时就可以满足一家老小出行的需要。

汽车之家

    欧洲人对驾驶乐趣的追求始终如一,而旅行版车型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份传统,同时欧洲人的用车习惯一向理性,因此,欧洲的旅行车大多是基于现有成熟的车型开发的。广泛的用途和实用性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忠实伙伴。今天,几乎所有欧洲大型汽车厂商的成熟车系都拥有旅行版车型,在很多欧洲国家旅行版的销量甚至超过了普通三厢轿车。

各高端品牌推出的旅行版车型

    欧洲的众多汽车品牌中,以制造超级跑车、豪华车出名的厂商几乎也都推出过相应的旅行版车型,只是数量上极为稀少。如果当时有幸可以买到,那么今天它的价值不知道要翻上几倍,不过这也表明在欧洲旅行车文化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 旅行车的各种“小名儿”

    汽车厂商对旗下某类车型的叫法各有不同,在英语里,描述旅行车用的最多、最普遍的词汇还是Wagon。在北美、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美洲英语地区,人们通常称旅行车为Wagon,同时产自这些地区的旅行车或者出口到这些地区的旅行车也大多以Wagon来称呼。而在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旅行车通常被称为estatecar,或简称estate。

    当然,还有很多厂商会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和车辆本身的风格去给每款车的旅行版命名。比如奥迪、雪铁龙都曾给旅行版的轿车加上“Avant”或“Break”等尾缀,而斯柯达等厂商则用过“Combi”或者“Kombi。”

    大众汽车将旅行版车型统称为Variant,欧宝则统称为Caravan,宝马会使用Touring,菲亚特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品牌则会比较浪漫的称旅行车为Weekend,阿尔法这个运动型车品牌则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将旅行版车命名为Sportwagon。一些英国厂商则喜欢使用Traveller或Countryman,比如MINI Countryman系列车型。

旅行车不是日系厂商的发展重点

汽车之家

    多年来,日系厂商虽然也在基于自己的主流车型而推出旅行版。但是,旅行车一直不是日系车的发展重点,它们只是作为一个补充款式推出而已。因此,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几乎每款日系轿车都会有一个旅行版本,但是这些车并没有被广泛的推向全球市场,也没有被大力的宣传,随着时间流逝也渐渐被遗忘。应该说,在日本国内市场具有更强装载能力的MPV和厢式面包车则几乎替代了旅行车的地位。

旅行车在国内市场始终“独自等待”

    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进入国内市场并组建合资公司的标致、大众将盛行于欧洲市场的旅行版车型引入国内,熟料却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惨淡的销量也使得其它厂商不敢再大规模的引进此类车型。随着时间推移,旅行车在国内市场也渐渐销声匿迹,而真正国产的旅行车也是屈指可数。

汽车之家

    在桑塔纳引入国内市场后的第二年,其旅行版车型也实现了国产化,皮实耐用的特点加上超大的行李厢空间,最重要的是相对亲民的价格,使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不过随着竞争对手在产品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外观一成不变的桑旅还是显得老态龙钟,被市场淘汰已是早晚的事情。

汽车之家

    1986年,广州标致505SW车型推入市场,它最大的亮点是拥有第三排座椅以及可乘坐8人的车内空间,这在当时足够吸引人的眼球。由于该车的产量不是很高,导致一度出现了托关系、走后门来获得购车指标的现象。不过随着标致退出中国市场,这款车也渐渐移开了人们的视线。

汽车之家

    2001年上海通用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紧凑级平台打造的旅行车,相比前辈,它时尚的外形还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赛欧旅行版上市后凭借10万元经济型车的良好定位,一改国内旅行车的颓势,销量一路飙升,它也成为目前国内最畅销的旅行车。随着众多新车型参与市场竞争,缺乏活力的赛欧旅行版最终停产谢幕。

汽车之家

    在赛欧旅行版大获成功后,上海通用又顺势推出了凯越旅行版。凯越的各种版本的车型全部源自韩国大宇,其中三厢版的凯越是最被大家熟悉的一款车,而旅行版车型在内饰设计、配置上几乎与它完全相同。不过在琳琅满目的产品阵营中,旅行版凯越还是难以融入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之家

    2006年,一汽马自达6旅行版上市,加长的车顶使整车营造出一种低矮、动感、流畅的效果,相比普通三厢版车型也更具视觉冲击力,而在品质与做工上也同样出色。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马6旅行版却让售价成为自身最大的短板,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性价比依旧是众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汽车之家

    旅行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且车型基本都来自合资品牌,但在自主品牌中,中华也推出了一款基于中华骏捷所打造的旅行版车型,它也是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旅行车。厂商此举或许也是出于丰富产品系列,试探市场反应的的初衷。

进口旅行版较高的价格和单一的产品配置 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发展

    最早引入国内市场的旅行车在价格上还算平民化,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壮大和成熟,旅行车又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这时我们却发现旅行车已经不再“亲民”,比普通三厢车型高贵许多的价格,使其俨然成为一种品质、尊荣的象征。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大众(进口) 高尔夫(进口) 2011款 Variant 1.4 TSI 豪华版  汽车之家 大众(进口) 迈腾(进口) 2012款 2.0TSI旅行版 豪华型

『左:高尔夫旅行版 右:迈腾旅行版』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当前,国人已经逐渐接受旅行车的概念,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购车群体。旅行车的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很好的契合了中国家庭。不过有着曾经惨痛的教训,汽车厂商在考虑引入旅行车的问题上也是谨小慎微。这就造成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旅行车几乎全部采用进口方式,从而导致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在车型配置上也过于单一,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多。然而MPV和SUV车型在国内市场却遍地开花,这无疑夺走了很多潜在购买旅行车的用户。 

全文总结:

    旅行车历经8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后,已经从最初拉货的车辆演变为现在更接近轿车样式且实用性很强的一类车型。从当初基于小型货车的底盘、厢式乘员舱的设计到如今在三厢车基础上进行小的改动即可,这使其在实用性和成本上都更具优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旅行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着很强的地域性。它的风靡与流行要受到当地的人文、社会、地理等诸多条件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难看出,旅行车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多功能化的车辆,它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品质。(文/汽车之家 冯景毅)


相关链接: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技术很难懂?汽车设计太遥远?谁说的?这些内容也可以很有趣!

汽车之家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上一页
1/4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起源于美国 2 /风靡于欧洲 3 /高端豪华品牌的旅行车 4 /在中国的坎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