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系历史博物馆之甲壳虫

甲壳虫
配置 图片 经销商 分期 新车特卖 二手车
张文君
2011-05-28 22:00 /浏览

    [汽车之家 车系历史]  红橙黄绿……各种“维生素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靓丽的甲壳虫游弋于城市的公路上,不是她太普遍了,相反,是她太稀缺而显得很是惹眼。个性十足的外表,偏高的售价,不太实用的空间,使这款大众车在国内成为一些小众人群的代步玩具。虽然国内销量并不理想,然而实际上在世界范围,甲壳虫已经大卖特卖几十年,总销量超过2000万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甲壳虫的历史。

汽车之家

甲壳虫的由来
保时捷•希特勒•大众•甲壳虫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着独特的源动力,甲壳虫的诞生,就因为希特勒的一句话:“我们要生产出一种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国民车!(根据汉语习惯意译)”于是,委以重任的费迪南德•波尔舍(Ferdinard Porsche 1875.9.3 – 1951.1.30波尔舍为Porsche译名,而“保时捷”则是Porsche车系在中国大陆的译名及商标)将之实现,这就是风靡全球的甲壳虫车型。谁能想到,可爱的外表下,淡淡的隐现一丝十字徽章的水印。

汽车之家

甲壳虫原型车(1931-1937)
从草图到样车,从量产计划到小批量产,波尔舍的愿望得以实现

    甲壳虫的原始草图始于1931年,波尔舍在奔驰等公司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排挤后,自立门户,成立保时捷汽车公司(当时以设计为主),并设计出一款车型草图,目标是收入一般的广泛群众,当时他并没有实力生产汽车,于是将此项设计向各大汽车厂商推荐,但未被重视。

    1934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甲壳虫元年,或者说是“受孕日”。刚刚上台不久的希特勒希望制造出一款简单耐用的国民车(即使上文那段话)。这与波尔舍博士想法不谋而合,所以该项目也交由波尔舍来完成。希特勒又另外将此车具体量化:1000马克以下,可以乘坐2个成年人和3个儿童,风冷发动机,时速可以达到100公里。表面上看,希特勒的想法与波尔舍的“国民车”想法英雄所见略同(如果希总可以算是英雄的话),其实这种设计拥有着很强劲的战略眼光。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当时的车型因为暂时无法解决冷却问题,故背部为如此造型

    1935年,样车诞生,搭配0.7L排量4缸22马力发动机,甲壳虫初具雏形。

    1936年,3款VW3样车在德国巡演,并于年底的两个月,在无需任何伪装的前提下玩儿命的跑了50000公里来测试。试到最后,波尔舍和民众都觉得“OK,没问题!”于是进一步测试。和上市前的准备。

    1937年,VW3马不停蹄的测试,最终得到官方的认可,准许批量生产及发售。

汽车之家

德文“Versuchswagen”,翻译成中文即为:测试车

第一代甲壳虫(1938年)
刚刚量产但风云大变,年轻的孩童未成壮丁便应征入伍

    1938年,甲壳虫降生。大众汽车制造工厂于狼堡建设。但当时并无甲壳虫之称号,只有大众“Volkswagen”之名,和另外一个别名“KDF wagen(力量贯穿快乐的汽车)”。此时发动机略有提升,排量0.986L,4缸,24马力,车重750公斤。在《纽约时报杂志》上,美国人认为这辆车像“一只可爱的小甲壳虫”,于是有了“甲壳虫”的外号。然而“KDF”正准备大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之际,遭遇不顺。

    1939年,二战爆发了。现有车辆以及欲将生产车辆全部转为军用车辆,可爱的造型,也即将接受炮火的洗礼。波尔舍博士,也由民用汽车设计大师,转为战争机器——坦克的设计师。只可惜Jeep威利斯的美式豪放,战胜了德系的谨慎婉约,正如几十年后的今天,两系车型成为了雌雄风格的代表。

汽车之家

基于甲壳虫开发的军用车型——VW82

摩登原始车 甲壳虫复苏(1945-2003)
战争结束,退伍还乡,“国民车”定位让小巧节能且性能出众的甲壳虫被全世界“国民”接受

    战争的过程无需赘述,1945年,德国战败,而大众汽车却获胜,此时大众汽车暂由英国接管,而当时大力发展的车型,就是战前诞生的甲壳虫,而复苏了的甲壳虫,当时名字“VolksWagen”与大众品牌相同,另外一个还有一个车型代号——Type1,刚一上市,在英国市场就获得了2万辆的订单。不过直到1946年 10月14日,Type1才只生产了1万辆。产能尚且跟不上需求。

汽车之家

    1949年,Type1开始运往美国,1951年,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向29个国家出口。自此甲壳虫开始了国际征途,地位也向神坛迈进。到了1967年,产量已经达到第1000万辆。

  1968年 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它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Beetle)”。从此“甲壳虫”由绰号变成了车型名称。

  1972年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纪录。达到历史的巅峰,不过年近四十的甲壳虫此时难免显露疲态,没有过多改进的单一车型难逃抛物曲线状的命运。

  1974年7月1日,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1978年 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虽然此时甲壳虫在海外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00辆/天。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1985年,大众汽车停止从墨西哥向欧洲进口甲壳虫。

汽车之家

1981年 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

    再经典的事物也有衰老那一天,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至此,古典甲壳虫的时代结束了,但是,一个全新的车型已经出现。

汽车之家

风冷的时代结束了,后置后驱结束了,但甲壳虫仍未灭绝

昨日重现 第二代甲壳虫(1998-至今)
圆弧的设计更时尚,造型理念仍以上代为基准,风范依旧,整车构架有所变化

    1998年,大众推出了其全新打造新甲壳虫(命名New Beetle)。发动机由风冷变为水冷,传动形式由后置后驱改为前置前驱,内饰也变为大众特有风格,所有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甲壳虫的神韵仍在继续。对于汽车历史并不发达的中国大陆来说,我们能看到的甲壳虫,99%都是这一代车型。

汽车之家

    圆形头灯,弧线引擎盖,风格与之前的甲壳虫一致,在造型上车头拜托了前代的臃肿,更为灵巧,整车都以圆形和圆弧的组合为设计理念,来对时尚定义,使得新甲壳虫在距诞生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仍不觉得过时。这就是一款成功的视觉作品得以流传的资本,也是Peter Schreyer这位世界一流的设计师的底蕴。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新甲壳虫的车内仍用很多圆形元素作为设计基调,简约的整体造型仪表盘提供最直观的读数。飞机式档杆的手感至今让笔者念念不忘,不过这样的内饰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单调了。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新时代的汽车发动机已经早早就摒弃了风冷的运用,搭配新甲壳虫的是大众旗下耳熟能详的2.0L自然吸气和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分别为85千瓦和110千瓦。后期车型搭配了可输出75千瓦的四气门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虽不是特别强劲,但在价格上可以优惠许多,而且在国内,以女性为主的受众对动力并不是非常感兴趣。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然而当前社会进化的节奏太快了,快到没有什么可以与世长存,即便是新甲壳虫这款很成功的车型,也因为市场的需求,以及车型平台的变换,面临换代。

复刻经典 第三代甲壳虫 (2011年发布)
第三代甲壳虫命名回归“甲壳虫(Beetle)”,造型与现款差别不大,但线条与一代神似

    2011年4月18日,全新一代甲壳虫车型发布,命名回归“甲壳虫”(现款甲壳虫命名为“新甲壳虫”),而外观造型在融入潮流元素之后,整体线条也向着Type1靠拢。虽是换代的进化,但也是向原型车致敬,虽然第一眼印象可能不太成功,但这种“复刻”式的创作,在了解了品牌历史之后就会发现,文化仍在继续传承。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车头方面变化并无本质上的变化,引擎盖下方线条由之前的弧线专为平直线条,是为最大区别。“流俗”的LED日间行车灯也是一种潮流趋势。而侧身的变化比较明显,车顶有别于上代的纯圆及圆弧,而是向原始造型靠近;侧窗面积变小,下缘线条更为靠上,让车身显得更为“厚实”一些。尾部造型也告别圆润造型,改走运动风格。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因为大众的模块化生产,内饰也与主流的大众车型相似,易用性确实提高了,配置也增加了。但仔细观察内部特征,在仪表台、空调出风口、排挡杆基座等处都还保留前代的圆形元素,只是通用部件的装备,让她失去了一部分特色。

汽车之家

    动力方面,新一代甲壳虫自然不会放过TSI+DSG动力的组合,而且因为平台与高尔夫、尚酷等车型一样,用以打造一辆高性能的时尚车型也自是理所当然。不过国内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新一代甲壳虫的售价,如果价格上能与现款相同(不要求太高),并引入TD组合的动力总成,相信市场表现能较现款有所突破。

接下来是一系列事记,流年与数字记录了甲壳虫闪闪的历史。

    1931年 原始草图出炉。
    1934年 车型确定,并开始打造样车。
    1935年 样车诞生,搭配0.7L排量4缸22马力发动机,甲壳虫初具雏形。
    1936年 样车50000公里测试。
    1937年 的试车得到官方的认可,准许批量生产及发售。
    1938年 量产车正式于狼堡降生。当时车名为“KDF wagen(力量贯穿快乐的汽车)”。排量0.986L,4缸,24马力,车重750公斤。《纽约时报杂志》评论这辆车像“一只可爱的小甲壳虫”,于是有了“甲壳虫”的外号。
    1939年 二战爆发。现有车辆以及欲将生产车辆全部转为军用车辆。
    1945年 德国战败,大众汽车复苏,Type 1(甲壳虫当时之名)复产。
    1949年 Type1开始运往美国。
    1951年 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向29个国家出口。自此甲壳虫开始了国际征途,
    1953年 Type1小改款,原有的面包圈型后窗被更大的椭圆车窗所代替,这一代甲壳虫被亲切称为『小椭圆』。
  1954年 Type1的功率从25马力提高到30马力,最高时速达到110公里。
  1955年 8月5日,Type1总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2年 第500万辆Type1下线。
  1966年 44马力的Type1 1500型面世,一年后又推出了34马力的经济型Type1。
  1967年 第1000万辆Type1下线。
  1968年 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它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
  1972年 2月17日,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生产纪录。
  1974年 7月1日上午11:19分,在沃尔夫斯堡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下线。
  1978年 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同时在海外,甲壳虫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00辆/天。
  1980年 最后一辆装配风冷发动机的甲壳虫敞篷车驶出了位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卡曼公司的生产线。
  1981年 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
  1984年 甲壳虫的价格第一次超过了1万德国马克。
  1985年 大众汽车停止从墨西哥向欧洲进口甲壳虫。
  1998年 新甲壳虫诞生,在墨西哥生产,供应全世界。
  2002年 随著第21517415辆高尔夫驶下生产线,高尔夫的生产量超过了甲壳虫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 在墨西哥生产的大众汽车新甲壳虫敞篷车在德国上市。
    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
    2011年 4月18日,全新一代甲壳虫车型发布,命名回归“甲壳虫”。

题外话:甲壳虫对保时捷车型的影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波尔舍一手打造了影响世界的甲壳虫车型,而在1948年,波尔舍又创造了另一款影响世界的跑车——保时捷356。从造型上可以看出356与甲壳虫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继续影响着保时捷的后续911车型,后置后驱,风冷发动机(993之前),也同样将甲壳虫的特征延续。或者可以说,保时捷至今仍坚持和传承着几十年前费迪南德•波尔舍的精神。

汽车之家

上一页
1/5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甲壳虫前传(1931-1939) 2 /古典甲壳虫(1945-2003) 3 /新甲壳虫(1998-至今) 4 /再次“甲壳虫”(2011发布) 5 /甲壳虫编年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