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11月5日,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戎启行”)宣布完成1亿美元C1轮战略融资,由国内头部主机厂独家投资。
“在过去两年中,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变得非常困难。元戎启行能够获得非政府资金,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显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工程化能力已经得到汽车产业链的深度认可。”在元戎启行CEO周光看来,这轮融资不仅为元戎启行自身提供了一个新起点,而且为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带来新的信心和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夯实国内量产项目,拓展海外业务,同时为探索Robotaxi商业化运营和布局VLA模型等前沿技术提供资金支撑。“我相信通用人工智能时代,AI会成为基础设施,也坚信元戎启行会是AI 3.0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周光表示。
共同推进十余款车型的量产合作
元戎启行自2019年成立以来,由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毕业的周光所创立,他也是L4级别全无人驾驶公司Roadstar.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公司最初致力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专注于无人出租车服务。到了2020年初,元戎启行调整了战略方向,开始研发面向前装市场的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在2023年成功推出了业界首个无需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虽然周光没有透露此次投资方到底是哪家主机厂,但多方报道显示,这次投资方是长城汽车。目前,元戎启行已完成 5 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 5 亿美元,股东包括复星锐正、云启资本、阿里巴巴、耀途资本和东风资产等。
依靠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元戎启行在今年一季度成为长城供应商。据了解,今年 8 月发布的长城新蓝山(参数|询价)上,已搭载了由元戎提供的智驾方案,目前新蓝山已支持保定、石家庄、武汉、广州、郑州、西安等 9 座城市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即业内所称的 “城区 NOA” 功能。
蓝山
目前,元戎启行已成功将端到端模型部署上车,并与多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十余款车型的量产合作,量产接近2万台。
“我相信明年这个数据会更好,甚至几倍到10倍。”周光充满信心地称,“我们第一款车从研发到量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第二个项目中,由于高效的适配流程,并没有进行大量修改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款车即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向市场,预计未来新车型的适配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3到4个月。元戎启行有信心在未来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让更多搭载其AI系统的车辆上路。”
据了解,吉利与奔驰合资品牌 Smart 旗下 smart 精灵#5(10月上市)也采用了元戎启行提供的无图城区 NOA 功能。预计今年年底,将有三款搭载元戎启行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推向消费者市场。同时,元戎启行将利用其在国内的量产经验赋能海外车企业务发展。
smart 精灵#5
值得一提的是,元戎的 VLA 模型将基于英伟达下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Thor 开发,预计于2025年发布,届时元戎也将成为业内首批使用 Thor 的公司之一。通过VLA模型,智能驾驶系统拥有更高阶的思考能力,能够理解交通场景中复杂的交互事件、隐藏的语义信息和逻辑推理。
用量产车实现Robotaxi规模化运营
与此同时,元戎启行正在探索新的商业化路线——基于端到端模型,用量产车实现Robotaxi规模化运营。与传统的Robotaxi不同,元戎启行的Robotaxi不受运营区域的限制,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更具优势,更有助于市场普及和加快Robotaxi的落地进程。
关于Robotaxi的部署和市场定位,周光澄清了一些业界对其的误解。“半年前,我提到了L4级别自动驾驶存在的问题,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对Robotaxi的质疑。实际上,L4和Robotaxi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周光看来,Robotaxi指的是使用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租车服务的商业模式。它不涉及具体的技术定义,而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即通过机器人来驾驶车辆提供出行服务;L4则是指一种技术路径,它依赖于模块化技术和高精度地图,在限定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
“我此前对L4的质疑是基于技术层面的,而非对Robotaxi商业模式的否定。事实上,我认为基于AI驱动的端到端2.0架构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为Robotaxi领域带来巨大的成功潜力。这种技术路径与基于规则和模块化的方法不同,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和驾驶需求。”周光称。
元戎将采用AI驱动的端到端VLA架构来支持Robotaxi的运营,而不是依赖传统的基于模块化和地图划定区域的模式。周光认为后者在商业化方面缺乏意义。“无区域限制的运营方式将为Robotaxi的商业化提供更大的潜力和灵活性。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这种创新的运营模式,Robotaxi才能真正发挥其商业价值。”周光强调。(文/汽车之家 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