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是今年最后一个大型车展 看看有没有你期待的车型?

祁子鑫 主编
2021-11-08 00:32 / 浏览

● 宝马i4
车型特点:电动的4系

    宝马i4第一次亮相于慕尼黑车展上,新车预计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登陆北美市场,并也会引入到国内市场上市销售。

宝马(进口) 宝马i4 2022款 eDrive40

宝马(进口) 宝马i4 2022款 eDrive40

宝马(进口) 宝马i4 2022款 eDrive40

    宝马i4是基于CLAR纯电平台打造而来,可以看到其外观与燃油版的4系还保持着比较高的相似度。在车头拥有大尺寸的进气格栅,不过换成了封闭式,且在格栅上集成了超声波雷达来应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另外新车将配备全LED大灯,预计新车还将支持激光光源作为选装。

宝马(进口) 宝马i4 2022款 eDrive40

    内饰方面,新车依然延续着宝马家族式设计语言,T字型中控台中央向驾驶员侧倾斜,营造出运动车型的质感。中央打造双联屏设计,由14.9英寸中控屏和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组成,内嵌宝马最新的iDrive 8.0系统,另外新车也提供抬头显示功能,使驾驶员可以更专注驾驶。

汽车之家

    动力方面,配备单电机的i4 eDrive40车型最大功率335马力,峰值扭矩430牛·米,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5.7秒。电池组的容量为80.7千瓦时,EPA续航里程为483公里。另外双电机的i4 M50拥有536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795牛·米的峰值扭矩,0-100km/h加速仅需3.9s。

● 编辑点评:

    i4严格来说还是一款有着汽油车基因的电动车,也是宝马在油电交接之际的折中选择。新车基本上跟4系无二,但多了些电动车的元素,你要是觉得烧汽油的4系还少点个性,那可以试试纯电的。


● 宾利添越S
车型特点:个性化选择

    添越S可看作是添越的运动版车型,主要在外观以及内饰的设计上凸显不同,并标配宾利动态驾驶系统,但动力上并没有任何变化。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添越S现已开始接受预定。

汽车之家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外观来看,新车还是延续了添越家族的设计风格,但融入了撞色美学理念,看起来更加夺目。新车标配炫黑套件,包括黑色网状格栅、黑色翼子板进气口、黑色车顶行李架、黑色车门饰件、黑色车门把手饰件、车窗环饰件、熏黑大灯、黑色前后保险杠等,搭配车身同色的后扰流板,形成色彩碰撞的同时,让新车透着一股子神秘气息。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当然,作为一个“大块头”,新车配备全新的22英寸轮圈,并可选择三种定制表面,回旋镖的造型,也增强了运动感。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黑色与红色搭配,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入车内,你可能会首先注意到带有添越S专属标识字样的照明迎宾踏板,同时在座椅上方会点缀着专属的S徽章刺绣。此外,整个座舱还会有多处采用赛道风格的Alcantara材质细节。如果您觉得这还不够运动,还可以选装Mulliner驾驶套件,包括菱形绗缝、运动型合金踏脚板、宝石燃油箱盖和机油箱盖。

宾利 添越 2021款 4.0T V8 S

    动力方面,新车依旧搭载4.0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550马力,峰值扭矩77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为4.5秒,这与普通版添越保持一致。

    在此基础上,添越S标配宾利动态驾驶系统(Bentley Dynamic Ride)。据官方介绍该系统通过在防侧倾杆上安装的电机来实现,当车辆转弯时,该系统会锁紧车轴,以便获得更强的控制感和更激越的的驾驭体验。在日常驾驶时,此48伏电机将放松防侧倾杆的牵引力,各车轮可自由转动以确保舒适的乘坐体验。

● 编辑点评:

    其实宾利这种高端品牌,已经能够达到你想要啥就给你啥的境界,而添越S的出现,则是给那些想要个性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做的人一个官方选择,毕竟一众设计师的水平绝对不会翻车。另外新的动态驾驶系统绝对是个好东西,能让宾利如虎添翼,在驾驶体验上提升一个台阶。


● 广汽本田型格
车型特点:思域姊妹车型,有手动挡

    广汽本田旗下全新紧凑型轿车型格(Integra)前不久正式亮相,新车可以看做是东风本田思域的姊妹车型,动力方面将搭载1.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2马力,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上市后将同时提供CVT变速箱和6速手动变速箱可选。

汽车之家

    广汽本田型格采用了与东风本田思域相同的平台开发,同时针对整车的外观特点进行了部分调整,使得两款车型在细节方面并不相同。全新的细长型LED大灯组(全系标配)与格栅相连,使得前脸看起来非常具有立体感的同时,黑色进气格栅装饰也很好的与前包围造型营造出更加运动的视觉效果。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侧面来看,新车通过双腰线设计搭配溜背式造型,呈现出整车向前蓄势待发的视觉感受。独特的尾部三角窗设计,也暴露了其本质上与思域使用了相同的车架结构。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75/1800/1415mm,轴距为2735mm。并提供独特的翡绚蓝和炽热黄两种外观车漆。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而尾部设计上,型格使用了更加纤细的L型尾灯组,看起来要简洁不少,搭配极具层次感的后备厢盖设计和底部运动化后包围,将新车的运动天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与思域相同的设计思路,简洁而凸显运动感的设计,搭配与车身同色的装饰件,让新车看起来更加精致。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配置方面,新车将配备有Honda Connect 3.0智导互联系统,包含语音识别、数字钥匙(手机开启发动机、车门和车窗)和Home Link车家互联、远程控车功能。此外新车还将提供12扬声器的BOSE音响系统和卡片式钥匙。

汽车之家

    动力上,新车将搭载一台1.5T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82马力,传动方面,新车将同时提供CVT变速箱和6速手动变速箱可选。

● 编辑点评:

    新一代车型的设计回归到简约的风格,也是重回我印象中思域应该有的样子。作为思域的姊妹车型,型格的特点一个是两款非常亮眼的车漆配色,另外就是保留了手动挡,可能不会有太多人选择,但还是为想自己改装练习驾驶技术的人留了一个空间。


● 东风本田e:NP1
车型特点:全新纯电品牌

    东风本田全新纯电动车型e:NS1首次亮相于武汉车展,新车来自本田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且诞生于“e:N Architecture F”平台。据悉,“e:N”系列产品将以中国团队为中心,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打造纯电动车型。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东风本田e:NS1的整体造型脱胎于本田e:Prototype原型车,虽然该车定位为紧凑型SUV,长宽高分别为4390/1790/1560mm,轴距为2610mm,但该车大量使用了平直线条,增加了视觉体量感。前脸部分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首先是封闭式中网说明了纯电动身份,另外点亮的本田“H”LOGO也是e:N系列车型的新标识。据悉,该车头灯还能实现“Heart beat 心动交互灯语"功能。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新车车侧一条平直腰线贯穿头尾,并无明显下溜的车顶线条也进一步增加了车侧体量感,同时想必这也会优化后排头部空间。与缤智、XR-V类似,e:NS1后排车门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但其前排车门仍为传统造型门把手。至于车尾,“Honda”英文标识代替了“H”标识,同时特装版车型还会配备尾翼,普通版车型不具备。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如果说新车外观还是比较保守的话,e:NS1车内的布局设计至少是突破了本田以往的风格。取消大量物理按键、配以15.2英寸的竖置中控屏,这套内饰看着就时髦了不少,也赶上了电气化车型的设计潮流。配置部分,该车也将具备本田全栈智控生态系统e:N OS,其中融合了Honda SENSING 36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另外在动力及续航部分,e:NS1将搭载最大功率134kW或150kW的电机,官方称该车0-100km/h加速时间在8s以内。目前官方尚未透露车辆的电池组容量,但消息称最长续航版本的车型将拥有超过500km的续航里程。同时本田也将为该车配以降噪技术、Honda EV Sound加速声浪。

● 编辑点评:

    本田第一款正经的纯电SUV,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一切都属于当前该级别主流水平。目前电动车市场上SUV车型非常多,所以新车型的压力还挺大的,续航和智能两个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在一众对手中脱颖而出。

上一页
3/4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祁子鑫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奥迪Q5 e-tron/奥迪RS e-tron GT/奥迪A8 Horch/奥迪A8 2 /保时捷718 Cayman GT4 RS/宝马2系Coupe/宝马iX 3 /宝马i4/宾利添越S/广汽本田型格/广汽本田e:NP1 4 /广汽丰田锋兰达/广汽丰田威飒/一汽丰田凌放HARRIER/雷克萨斯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