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车”来撞也不行 中保研为何这么“严” 《真相》就在这里

刘昱昕 车评人
2020-01-07 01:00 / 浏览

   [汽车之家 新闻]  大家好,《真相》第二期,跟您聊聊2019年非常火的“中保研”碰撞测试。如果您还不知道“中保研”,那这期一定要看,对您未来买车会很有帮助。如果您看过一些“中保研”的报道,相信您心中也会产生不少的疑问,这一期内容,我们尽量为您答疑解惑。

汽车之家


    《真相》是汽车之家原创的一档热点事件调查类节目。我们希望通过客观、深度的报道,为大家还原汽车圈内热点事件的真相。如果您对哪些车圈的新闻事件感兴趣或心存疑虑,也欢迎您在文章下面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尽力为您寻求真相、解答疑惑。


汽车之家

    说到汽车碰撞测试,国内名气最大的无疑是C-NCAP,从2006年诞生起,它就成为我们买车时,对于车辆安全性的一个最主要的参考。不过这几年,随着主机厂逐渐适应了C-NCAP的规则,新车在C-NCAP上的碰撞成绩也是越来越好。由于每次公布的成绩中,大多数车型都能拿到五颗星的评价,C-NCAP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五星批发市场”。

    相比于C-NCAP,网友口中的“中保研”(正确名称为C-IASI或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可以算是中国汽车碰撞测试界的新人。不过这个新人“搞事情”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以往C-NCAP测试中4星甚至5星的车型,在“中保研”中没准就是“M”(一般),甚至“P”(差)的评价。特别是正面25%偏置碰撞,更是成为很多车型的噩梦。

    一方面,消费者乐见更加客观、严格的碰撞测试;另一方面,大家也对这家“新兴”的测试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中保研”何许人也?它的碰撞标准是什么?它的碰撞测试可信吗?为什么同样一款车,在C-NCAP、“中保研”、IIHS等测试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买车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一款安全的汽车?这一期的《真相》,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碰撞那些事。

汽车之家

    网络上,网友和消费者习惯称C-IASI为“中保研”碰撞测试,其实,C-IASI的官方名称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它是在中国保险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汽研”和“中保研”两家公司共同执行,完成全部测试的。

汽车之家

    整个“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分为“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大项。

汽车之家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反映的是一台车在低速碰撞时的维修成本;“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指车辆撞到行人时,能不能有效的保护行人/减轻伤害;“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试的是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比如“AEB”主动刹车,能否很好的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和车辆碰撞安全最相关,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是“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它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的评价则是综合“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这4项测试的结果给出的。

汽车之家

    C-NCAP的评价规程是先评分,然后根据分值给“星”。“中保研”(C-IASI)则是采用美国IIHS的方式,用“G”优秀、“A”良好、“M”一般、“P”较差来代表各项的结果。相比于C-NCAP打分的数字,四个字母的形式会相对更直观一点。

“正面25%偏置碰撞”:

    目前网上关于“中保研”碰撞的绝大多数的讨论,其实都源于它的正面25%偏置碰撞。在这项碰撞测试中,会综合考虑车辆结构、假人伤害、约束系统与假人运动三个方面来给出评价。

    车辆结构主要考察的是碰撞中乘员舱的被侵入量,侵入量越大,则乘员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受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假人伤害顾名思义,就是碰撞时假人所受的伤害。当乘员舱有较大侵入或气囊、安全带没有起到保护作用时,假人就会收到较大伤害。

    约束系统与假人运动可以理解为安全带和气囊的保护效果。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否将乘客固定好,气囊弹出后能否有效的保护假人,都是这个项目要考虑的。

汽车之家

“侧面碰撞”:

    侧面碰撞的评价同样有三个主要的参考依据,车辆结构、驾驶员防护和乘员防护。

    车辆结构主要看B柱的侵入余量,这里的26cm代表B柱和驾驶员座椅中线之间的距离还有26cm,所以这个数值越高,代表乘员舱受到的挤压越小,生存空间越大。

    驾驶员防护就是前排驾驶员位的假人受伤的程度,当然是评价越高越好。

    乘员防护指的是后排左侧乘客在侧碰时受到的伤害,B柱的侵入越少,气帘、气囊等配置越齐全,结果往往也就越好。

汽车之家

 “车顶强度”:

    车顶强度测试又叫车顶静压测试,模拟的是当车辆翻车,或者有大货车翻车,斜压在测试车上时,测试车的车顶能够承受的压力的强度。

    两个比较关键的数据,第一个是峰值载荷,就是车顶到达规定形变量时,车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另一个是载荷质量比,就是用峰值载荷÷(整备质量×重力加速度)。我们举例用的这台沃尔沃XC60的载荷质量比为5.06,相当于车顶可以承受自己5倍的车重。

    以IIHS和C-IASI的标准来说,载荷质量比超过4,也就是车顶可以承受4倍以上的车重的车型,就可以给到“G”,也就是优秀的评价。

汽车之家

座椅/头枕:

    座椅/头枕测试类似于C-NCAP的鞭打试验,都是测试车辆在被追尾时,座椅能不能很好的保护乘员的颈部。

汽车之家

    这一页就是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保研”C-IASI的背景、组织构架、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下一页,我们将回答网友和消费者的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车型,在C-IASI和C-NCAP撞出来的结果会差这么多?

汽车之家

1.C-IASI和C-NCAP的前世今生

    要说到C-IASI和C-NCAP的区别,就不得不从他们的“师傅”说起。世界上的第一个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诞生于美国的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此后又根据美国的测试标准衍生出了J-NCAP(日本)、E-NCAP(欧洲)以及我国的C-NCAP等。

汽车之家

    “中保研”C-IASI的“师傅”则是美国的另一大碰撞测试机构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两者同属RCAR汽车维修研究委员会。RCAR是由各国的保险机构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以降低保险赔偿的花费。

    相比NCAP家族的其他乘员,IIHS在碰撞测试项目的制定上更为超前。2012年,IIHS首次发布了正面25%偏置碰撞,在参加测试的12款车型中,大多数车型表现不佳,奔驰C级、奥迪A4、雷克萨斯IS/ES均获得“P”的评价,仅有3款车型获得“G”和“A”的评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当年的报道(链接)。

汽车之家

    如今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就像是美国2012年的翻版,很多热门车型甚至是所谓的“神车”,都在C-IASI的测试中“翻了车”。

汽车之家

2.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各异

    到这里,作为消费者肯定就没法淡定了,我买的不是C-NCAP五星碰撞车型吗?怎么到了C-IASI就不行了呢?是不是C-NCAP收钱了?还是C-IASI故意黑?相比于没有事实根据的猜疑,我们更愿意从二者不同的测试标准来寻找答案。

汽车之家

    在正面碰撞测试中,C-NCAP 壁障的重叠率为40%,车速为64公里。而在C-IASI中,测试车和壁障的重叠率仅为25%,车速基本相同,为64.4公里。车速相似,碰撞的重叠面积越小,接触面积所要承受的冲击强度肯定也就越大。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在40%重叠碰撞中,车身前纵梁起到了重要的吸能作用,然而在25%重叠碰撞中,如果保险杠没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车身纵梁在碰撞中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全部的冲击力都要前悬架、防火墙、A柱、门槛梁来承受,在难度上确实要明显大于C-NCAP的40%正面偏置碰撞。。

汽车之家

    侧面碰撞中,两套测试标准中,壁障台架车的速度都是50公里,但是C-NCAP的壁障台架车的重量是1400公斤,而C-IASI的壁障台架车的重量是1500公斤,车重更大。另外在C-IASI测试中,壁障台架车的碰撞最高点为1138mm(模拟SUV碰撞),而C-NCAP碰撞的位置相对要低很多,为600mm(更接近轿车碰撞)。

    从上图C-NCAP和C-IASI对同一款车型的侧面碰撞也能够看出,C-NCAP的壁障仅撞到了菲斯塔的车窗下沿,而C-IASI的壁障几乎要撞到菲斯塔车窗的上沿,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汽车之家

3.从C-IASI碰撞看出的几点问题

    截止2019年12月24日,“中保研”C-IASI共测试41款车型。其中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获得“G”的有14款,占34%;获得“A”的9款,占22%;获得“M”评价的最多,16款,占比39%;得到“P”的仅有两款,占比5%。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日系表现最好,丰田TNGA成最大赢家

    如果按国别来看的话,日系车在目前的C-IASI中的表现其实是最好的。在13款获得G评价的车型中占据了6款,已经将近一半。丰田采用TNGA构架的4款新车都取得了G的评价,是测试的最大赢家。雅阁、天籁的表现也没有掉队,值得肯定。

欧洲车尴尬,大众表现不佳

    欧洲品牌在C-IASI的测试中表现尴尬,特别是大众系,迈腾、帕萨特、途观L、柯迪亚克等车型的成绩都不理想,仅有的3个“G”还是依靠奔驰、宝马和沃尔沃三个豪华品牌的车型得到的。有意思的是,上代宝马3系在碰撞中的成绩是A,而到了全新一代3系上,便轻轻松松拿到了“G”评。

美系新车成绩提升

    从美系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制造商对于C-IASI的重视和变化。2018年参与测试的昂科威和GL8都没有获得“G”的评价,但是转到2019年,即便是像价格不高的科鲁泽、福克斯也拿下“G”评。凯迪拉克XT4作为豪华品牌,拿到“G”评并不意外。

中国品牌逆袭韩国车

    中国品牌的表现喜忧参半,高端产品领克01、比亚迪唐表现出色,但唯二的两个“P”,宋MAX和宝骏510也来自中国品牌。相比之下,韩国车的表现可能更惨一点,参评的三款车都仅获得了M的评价,毫无亮点。

4.相同标准对比中美车型

    由于“中保研”C-IASI在几项碰撞测试上,标准基本照搬美国IIHS,所以我们也就有了隔空对比两国市场汽车的机会。我们找了11组同时在中美销售的全球车型,下面就来看看,在相同的标准下,两国在售车型谁的表现更好。

汽车之家

正面/侧面碰撞评价

    从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的评价来看,美国市场的车型已经可以得到全“G”的评价,而中国市场的车型还有不少拿到“A”甚至“P”的评价。虽然是全球车型,但是美国市场的产品显然已经完全适应了IIHS的高标准,而中国产的不少车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车顶载荷质量比

    上文也提到过,载荷质量比就是看车顶能够承受几倍的车身自重。一般来说,这个数值超过4即为优秀。两国车型在这个项目上整体表现都不错,除了广汽三菱的欧蓝德以外,其余车型都达到了优秀的水准。

侧面碰撞B柱侵入余量

    最后一列为侧面碰撞后,B柱与前排座椅中线的距离,数字越大越好,代表B柱侵入的越少。各组数字对比下来,整体来说还是美规车型表现更好,余量更大。欧蓝德(Outland)在中、美两地的侧碰表现都不是很好,也算是“一视同仁”。

汽车之家

1.买车前了解该车的C-NCAP、C-IASI成绩
 
    对于C-NCAP和C-IASI,我觉得大家也没必要非黑即白。现阶段确实是“中保研”C-IASI的测试标准更高,更能体现一台车的安全性。不过从车型覆盖度来说,毕竟C-IASI只测试了四十余款车,如果是C-IASI没有测试的车型,看看C-NCAP作为参考,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附上两个网站的碰撞成绩查询页,大家买车前可以去查一下。

C-NCAP碰撞成绩查询http://www.c-ncap.org/cncap/search

“中保研”C-IASI碰撞成绩查询http://www.ciasi.org.cn/home/safety/index/typeid/15.html

汽车之家

    其实无论是信C-NCAP还是C-IASI,都远好于相信那些网上的所谓“真实碰撞案例”得出的结论。比如“日系皮薄不安全”,“XX是公路坦克”等,这些内容的创作者往往是非蠢既坏。据说,一些“撞”得不太好的品牌已经开始了危机公关,比如说“中保研”不权威、不科学等等的,这些言论大家也不要轻信。

2.尽量选择有头部气帘的车型

汽车之家

    大家在买车时,尽量选择有前后排头部气帘的车型。因为从碰撞测试的视频过程来看,侧气帘在正碰和侧碰中确实能显著降低乘员受到的伤害。

3. 现阶段进口车可能更安全

    其实无论是C-NCAP还是C-IASI,相比它们的老师E-NCAP和IIHS来说,在测试标准和测试的项目上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比如目前“中保研”C-IASI的正面25%偏置碰撞是只做主驾的,这就导致很多厂家只对车头的左侧结构进行加强,比如仅在左边安装更宽大的防撞梁。而美国的IIHS因为早已经开始做副驾侧的正面25%偏置碰撞,所以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它车头的两侧都会进行应对25%偏置碰撞的优化。

4. 全球车相对更靠谱

    在C-IASI的测试中,全球车的表现总体来说要好于“中国特供”车型。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球车在开发时会考虑到要满足世界各国的碰撞测试标准;二是“中国特供车”往往是基于一款老车型升级而来,所以其车身和底盘的结构也相对没有全球同步车那么先进。

5.IIHS数据显示,更大的车更安全

最后一个建议来自美国IIHS,具体有两个论据。

第一个是两组对撞,同样两台获得“G”评价的车型对撞,尺寸小、质量轻的车,乘员舱的溃缩更严重,乘员受伤也更严重;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第二部分基本又从数据层面验证了第一个观点,从IIHS的事故统计数据来看,尺寸更大、级别更高的车型,驾驶员的死亡率更低。

汽车之家

1. 标准决定质量

    其实今天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标准决定质量”。当碰撞测试机构的“标准”提升时,汽车制造商为了口碑和销量,必然会优化自己的产品,提升“质量”(安全性)。

正面25%偏置碰撞推进了国内小偏碰撞的车身优化。

更高更重的壁障台架车则需要车企进一步提升车门和B柱的强度。

选择低配车测试,同样可以倒逼车企将安全配置下放。

这些都将是C-IASI高标准给我们带来的“福利”。

2. “五星”/“G”都不难

    其实以目前主流大厂的研发实力,在C-IASI上拿个“G”并非难事,无非是重不重视、愿不愿意付出成本的事。

    在对话C-IASI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成绩不好的厂家都选择了回购碰撞车辆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开始制定升级车型的排产和重新测试的时间表。

3. 用行动推进车企进步

    其实相比厂家能不能做到,我们更担心厂家有没有意愿,因为目前国内在售车辆的安全性基本都是远超国标的,也就是合法的。

    那么能让它们有动力继续提升安全性的,就只能是为了口碑和销量。但是以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在C-IASI撞的不好的车型,实际销量却非常好。

不愁卖,自然也就没有改进的动力。

    我们做这期《真相》的目的,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知道“中保研”,知道那些“撞”的烂七八糟的车型。最后,无论您是消费者还是吃瓜网友,我们都希望您能用自己的行动,让车企知道我们在乎这件事,从而推进车企的改进。您的行动可以是一次购买选择,也可以是一个评论,一次转发。总之,对于安全,没有小事。”。(文/图:刘昱昕 设计/专题:孙梦阳)

上一页
1/3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刘昱昕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中保研”其实不叫中保研 2 /中保研/C-NCAP标准PK 3 /如何选择更安全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