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营自主技术研发

兴珉 商业主编
2012-06-29 02:30 / 浏览

    [汽车之家 资讯] 201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2010年度包括一汽集团在内的15家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公告(点击查看审计署公告原文),审计署根据调查出的问题对一汽下达了整改通知。虽然此起彼伏的经济案件对于这件事并不算大,但是在汽车圈内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国营企业怎么了?成为关注国有汽车自主品牌所有人的疑问。显然怎么了这个问题有些大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这个事件看到目前国有自主汽车的发展问题。

汽车之家

    谈到国内汽车市场大家会有一个共识,就是自主企业的未来发展对于行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如果仅依靠外资或合资厂商拉动产业发展,能解一时之渴但对于持续发展帮助并不大,怎样达到成熟市场的高水准便成为老大难问题。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就此事也一直不断加大国营与民营汽车企业的扶持力度,但相比而言,民营车企在技术储备、产品种类、品牌口碑与价值方面的水平与发展速度均要更快一些。常理来讲,国营企业应该会在以上几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来轻松超越绝大多数民营车企,但目前为何有如此现象呢?

    其实,我想到写这样主题的选题并不是空穴来潮拍脑门子,当得知一汽集团被国家审计署强制要求整改时,便冒出谈谈国字头汽车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想法,下面我们就从几方面一起聊聊。

● 一汽集团被要求整改事件回顾
--涉及四项问题,审计署要求整改。

    201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发布2012年第9号至第25号公告,公布了一汽集团在内的15家中央企业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公告,根据14号公告中的内容,此次审计署重点审计了一汽集团本部及所属旗下10家企业,涉及资产量占一汽集团资产总额的50%以上。(点击查看审计署公告原文

汽车之家

    审计结果表明,虽然一汽集团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重大决策程序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会计核算、重大经济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审计署决定要求一汽集团予以整改。

● 整改项目中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自主产品研发投入低、利润多来自合资公司被列为头号问题。

    其中在一汽集团重大经济决策问题中,审计署公告中明确指出,“2008年至2010年,一汽集团自主产品研发投入比例偏低,自主品牌汽车盈利能力不强,整车业务利润主要来自于合资合作子公司。”

汽车之家

『配图为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吴绍明、许宪平一行参观某汽车电子研发中心』

    对此,一汽集团也给出整改措施,表示“未来将提高研发投入,推进集团技术中心以及乘用车研究所的建设,以增强自主品牌竞争盈利能力。”其实,一汽出现以上三类问题我们能从集团旗下乘用车品牌的发展情况中找到根源。

红旗 一汽红旗 红旗盛世 2009款 3.0L 尊贵型

『红旗停产车型盛世,基于丰田皇冠打造』

    以一汽红旗为例,作为代表中国汽车的首位重要品牌,一汽曾一再坚持想把它打造成一线豪华车,不过由于一些原因,其所生产销售的车型逐个被迫停产,其中距离大家最近的盛世2011年全年也仅仅售出193台(暂时没有2010年盛世车型准确销量数据,不过根据其他媒体报道,年销量同样惨淡),之前行情显示,当时盛世也仅依靠大幅度降价来维持市场,原因一小部分可能是经销商网络与品牌认知不健全导致,而欠缺自主研发技术造成外购提高制造成本则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盛世是基于丰田皇冠平台开发,动力等核心技术也均来自丰田。

红旗 一汽红旗 红旗H7 2012款 基本型

『肩负复兴红旗平台重任的H7,或仍是外资成熟技术组合产物』

    虽然一汽集团前不久宣布计划投资17.85亿元研发红旗C131(命名为H7)的新车型,并且大肆宣传搭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与其他核心技术,以试图通过H7复兴红旗品牌,但媒体多数传闻称,H7在核心技术方面仍以借鉴模式设计研发,未来自主技术占比例不大。

欧朗 一汽欧朗 欧朗 2012款 1.5L 手动豪华型

『基于老捷达平台研发的欧朗,定位于年轻消费群体』

    另外除红旗品牌之外,一汽近期推出面向家用轿车市场的欧朗品牌也同样如此,首款轿车基于大众PQ32平台改进,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捷达所用平台。此外奔腾系列基于马自达6换壳也是大家不争的事实。

汽车之家

    从以上例子中发现,一汽在自主乘用车市场更多还是以借鉴或利用合作外资厂商的技术资源为主,纯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偏弱导致自主品牌的利润更低,更多被外资企业的技术转让和设计等方面费用剥夺。另外除一汽集团之外,其他国营企业是否也有上述同样情况?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请查看下页我们继续畅谈。↓↓↓

● 从产品看国有自主企业研发创新力度不够。

    其实,自主研发产品应用不高的情况不仅仅在一汽集团这家国营企业中出现,如东风(二汽)、北京汽车与上海汽车等企业同样也有类似问题,虽然借鉴外资品牌成熟的技术直接的好处在于降低研发时的成本,并且产品可在最短时间内上市销售,但如果没有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支撑,对于未来持续发展会造成直接影响。

东风风神 东风乘用车 风神A60 2012款 2.0 豪华型CVT

『风神A60与日产轩逸平台和发动机配备均相同』

    其中东风汽车自主品牌旗下拥有风行与风神两个品牌,最新发布的风神A60共享了东风日产轩逸技术平台,动力系统也与其完全相同,仅是外壳与内装有细节上的差异而已。另外风行景逸SUV也是借鉴了逍客平台研发,并搭载三菱系列发动机。

北京汽车 北京汽车 北京汽车E系列 2012款 1.5L 乐享自动版

『北汽称融合多项技术优势一身的E系列』

    前不久获得乘用车“准生证”的北京汽车向市场中发布首款轿车E系列,上市会中官方也公开介绍这款产品基于smart forfour平台研发,并且经过MIRA公司的底盘调校,搭载三菱的发动机等等,也就是说E系列是集多家智慧于一身打造的产品(我更愿意叫它“拼装”)。不仅如此,未来,北汽还将基于萨博技术平台衍生更多新产品。

荣威 上海汽车 荣威950 2012款 2.4L 豪华行政版

『荣威950与别克君越的关系密切程度人人皆知』

    最后是上汽,上市不久的荣威950与别克君越的关系“密切”,基于通用Global E平台打造的950动力配备也与君越发动机型号完全相同。除此之外,荣威W5则是基于双龙享御打造,动力系统采用奔驰老款3.2L发动机。相对来说荣威350的自主成分更高一些,并且还具备inkaNet 3G智能网络行车系统等新技术。

    上面列举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从中发现部分国营车企在产品核心技术方面仍是借鉴或直接拿现成技术套用,虽然它们均公布过自主技术方面的研发计划,但普通应用程度不高。个人认为,通过这些“拼装车”可在一段时间内获取利益与市场,但对于未来持续发展帮助并不会太大。

● 从产品看民营车企近年来在技术、产品与品牌方面发展速度均快于国营企业

    那么上文所谈的国营车企现状在民营企业中是否同样存在呢?至今它们在技术方面应用情况如何?产品规模又达到怎样的程度?下面通过简单的汇总来了解一下。

比亚迪 比亚迪 比亚迪G6 2011款 1.5TID 自动尊享型

比亚迪 比亚迪 比亚迪G6 2011款 1.5TI 手动尊贵型

『比亚迪G6搭载了TID动力总成』

    比亚迪:目前在售车系共12款,应用最新技术包括TID动力总成(1.5T发动机+6速DCT双离合变速箱)与DM双模电动车,以及已研发成功但未配备于量产车的遥控驾驶技术、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等等。

汽车之家 长城汽车 腾翼C50 2012款 1.5T 手动尊贵型

点击此处查看汽车之家拆解长城1.5T发动机文章

    长城汽车:在售车系共11款,自主研发技术包括GW4D20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以及基于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改进而来的1.5T机型等等。此外还有初见成果的直喷发动机与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系统等。

    奇瑞汽车:在售车系共计19款,大家熟知的自主研发技术包括ACTECO系列发动机与最新研制成功并且实现生产的CVT变速器。而在新能源领域也有纯电动车技术的规划。

汽车之家

『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后,吉利便利用优势研发出6AT自动变速器』

吉利全球鹰 吉利汽车 全球鹰GC7 2012款 1.8L 自动豪华型

『全球鹰GC7已经成功匹配6AT变速器』

    吉利汽车:三大品牌在售车系共计15款,自主研发技术包括GeTec系列发动机(9种型号)、6AT自动与CVT无级变速箱、BMCE爆胎监测及控制系统等等。另外还有研发7速DCT双离合变速器的规划。

    当然,以上列举的民营企业自主研发产品会有购买其他公司技术最后负责组装测试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做法,不过相比国营企业直接拿外资技术不经过研发再优化过程转让要明智得多。另外相比市场中在售车型的阵容,老牌民营企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并抢占了多级别细分市场,国营企业则在这方面差距较大,现阶段看很多国企自主汽车由于采用了换代合资车换壳的手法使其产品暂时很有竞争力,但是长远看这种依靠性的产品很难拥有自己的市场和品牌忠诚度。

● 借此希望国营车企能依靠自主技术有效拉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闲聊这么多,最终结论回归到国营汽车企业发展低于民营企业水平这个话题,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步入成熟的“领头羊”,像一汽、东风与上汽这些国字头企业常理来讲应该大步领先走在民营企业前头,不过现状却是相反的,同时在自主技术研发与投放比例中也存在差距,怎样引导中国汽车从庞大的消费市场向成熟市场转变,则需要包括国营与民营在内的汽车企业一同发力。

    借此也希望国营车企未来能进一步扩大自主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或者在现有吸取外资技术优势的同时,开发创新技术,现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企业可能因为成本运作与品牌推广的考虑会投放一些过渡产品,但望国营企业同时能把控产品质量与提升品牌价值,首先让中国消费者认可国营企业,最后到全球消费者认知国营企业,这样才能与民营企业一同将中国汽车推向全球,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文/汽车之家 兴珉)

    在今年4月召开的汽车论坛中,包括汽车工业协会领导在内的嘉宾对自主品牌发展进行精彩演讲,如有兴趣请点击更多阅读查看。

● 更多阅读:

    直面困难的真心话 品评自主品牌的窘境
    http://m.autohome.com.cn/news/201204/324316.html

上一页
1/2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兴珉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一汽整改事件回顾/技术投入低 2 /其他国营与民营车企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