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提车频繁 缘何而来?

齐天翔
2011-12-22 06:00 /浏览

    [汽车之家 新闻]  有一天,一个朋友非常激动的给我打了个电话,其大概内容是:“我买到了XXX车型,才加了1.5万元”。听后,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为他能买到这款市面上很紧俏的车型而感到高兴;但我又在反思,导致我的朋友虽加价购车,但仍然感到幸运的原因。

汽车之家

    其实“加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不仅在购车中存在,现如今,即便是买一部水果牌的手机也需要多花个几百元。只是由于手机的价格相对汽车来说较低,因此,由黄牛便可操作,而汽车加价则多是由具有销售资质的经销商掌握。目前,市面上加价提车的现象越发频繁,甚至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加价”二字,瞬间,那几个顽守在加价一线的车型名称便立即闪现。而随着加价风气的迅速蔓延,现在加价提车的方式也花样百出。

汽车之家

● “加价”提车方式多种多样

1.加装饰

    车辆与配件、装饰等混搭在一起销售,是购车中的一种变相加价行为。这种加价行为在购车时比较常见,也是较为初级的加价方式。

2.保险、保养在哪消费由经销商决定

    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汽车经销商单凭销售汽车本身,能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而当消费者购车时,强行让消费者在本店上保险、购买保养卡则成了经销商获利的途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加价提车的一种表现。

汽车之家

3.运输费

    一款新车上市后,一般情况,汽车厂商是会全国性的铺货。但由于地区消费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同一款车,一线城市的货源紧张,而二三线城市货源相对富裕。在加价卖车时,有些经销商会表示目前手头没有现车,但可以从别的地区调车,但这样就牵扯到运输费的问题,从而告诉车主需要支付几万元的费用。但运送车辆的费用哪有这么昂贵呢?一方面,经销商购买外地货源,相比之下要比从厂商进车价格高,从而这部分差价则让当地经销商赚取一部分费用。另一方面,在给予被调车经销商一部分利润的同时,本地经销商无疑也会从中赚取差价,而这些费用全需要消费者掏腰包。

    另外,其实从外地调车销售并非是安全之举。首先,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导致车辆手续不齐全,从而消费者无法顺利上牌。另外,也无法保证车辆的出场时间,如果一旦是库存车,那么消费者购买后,直接影响的就是车辆的免费首保期限,以及日后的保修时间。

4.直接加现金

    直接在汽车原本的市场指导价基础上加价销售,是越来越多经销商选择的方式。对消费者表达直接了当,“如果不加钱,就没有现车,只能等待”!当然,根据车辆的价格高低、额外增加的钱也不同,少则几千,多则十几万的情况都有出现。

加价提车究竟缘何而来?

    可以说,现在的加价提车方式是多种多样,以上提到的仅是几种最常见的方式。但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按常理说,在产品指导价格基础上额外付费,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但为什么还会有加价提车事件频发、并愈演愈烈,甚至已经被默许成一种潜规则了呢?

汽车之家

1.产品本身诱人

    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一般具备“加价资格”的汽车,多是品牌受市场高度认可、外形符合大众审美、配置较为丰富,指导价格较为合理的车型。如果一款产品无人问津,那么不用说加价,经销商自然就会降价搞促销了。

2.厂商既无“能”,也无“为”

    在这里,我指的无“能”,是车企的产能。往往一款车被加价,经销商都会说是车企产能不足造成的,从而消费者则将矛头转至车企。当然,一款新车上市时,初期车企产能是处于爬升期阶段,因此会出现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有部分车企在不停扩产能,并不时抱怨产能不足的苦衷。在去年,某合资车企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媒体参观工厂活动,意在向外界传达市面上旗下车型紧俏,并非是一种“饥饿”营销。

汽车之家

    然而,车企通过产量控制甚至囤货惜售等手段,抬高车价的可能性我们并不能排除,但多数生产“红车”的车企还是想试图通过提升产能,来扭转供小于求的供需关系。因为,他们知道,产能决定销量,从长远考虑,选择扩产是对自身发展有利之事。

    另外,谈到无“为”,这里指的是车企对经销商缺乏监管。车企与经销商更多的是在一些产品交易、培训等方面存在交集,而对于经销商加价卖车,车企很难控制。某英国越野车品牌在中国的客服人员居然声称“厂家指导价只是裸车的价格,实际提车价格以经销商报价为准。”从这一席话不难理解,厂商提供给经销商更改车价的机会。

汽车之家

    当然,车企其实也有苦衷,某车企市场部工作人员曾向编辑透露,“目前,很难控制经销商的私自加价现象。因为,目前车主额外支付的费用是不开具发票的,那么没有证据,即便追究其责任,也拿经销商无可奈何。对于加价卖车,车企只能说不建议,但想方法禁止此行为的发生,不太现实”。

    通过以上我们能看到,车企更能主动控制的是自身产能的问题,而与经销商的关系则属于互相依存关,这也进一步导致,当经销商加价卖车时,车企为了稳固销量,从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论上,车企会为每一款产品指定了价格的上下线,经销商需只可在此价格区间内调配,但这个区间消费者是无法获知的。事实上,加价提车现象其实并不是多数车企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样无疑会使消费者失去信心,无形中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

3.经销商既“主动”也“被动”

    经销商是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因此,经销商的价格,也就是市场终端价格。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对于经销商而言一款畅销车型必然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热销车型在经销商手中也变成了变相加价、明码提价的利器。

汽车之家

    不过,也有部分经销商表示,厂家“搭配供货”压力大,加价卖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经销商所言的“搭配供货”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厂商供给经销商车辆前,就已为车辆加装了选装配置,从而抬高车价。第二种就是厂商为经销商搭配供货。某豪华品牌经销商曾表示,如果从厂商进一辆热销车型,那么需要在搭配1-2款相对销量欠佳的车型,如果不这样,那么得到热销车型的配额就相对要少。

汽车之家

    就以上经销商的说法来看,由厂商转嫁的压力也导致经销商被动将热销车型的价格抬高,从而挽回利润。不过,对此,厂商则均持否认态度,有些车企还明确表示,加价提车纯属经销商行为。而面对这种扯皮的现象,我们暂且无法判到底孰真孰假。

4.国家相关部门反避税背后的纵容

    苦于加价无奈的消费者本想通过国家政策为自己撑腰,但一则“加税令”让民众伤透了心。今年,国家税务总局对修订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研究,并起草了《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初稿,并发布征求意见。

汽车之家

    其中显示,修订稿拟对购车款之外的售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统一开票征税。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仅要为“加价”买单,还需要被征收税费。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不但没有打击购车加价的不良现象,还变相认可的这种行为。这不免让无助的消费者,再次受到打击。“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但从这件事上,编辑仅看到了第一点。

5.消费者从“拒绝”到“无奈”再到“默许”

    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不愿为车辆本身价格以外多花一分钱。但倘若一款拥有诸多卖点的产品在上市前半年便大肆做宣传,而上市后,价格又较为合理。试问,又有谁不心动呢?

汽车之家汽车之家汽车之家汽车之家

『之前我们对某款热销车的市场行情做过调差,以上是网友对于加价发表的评论截图』

点击可查看详情:http://m.autohome.com.cn/news/201111/262976.html   

汽车之家

『广东车主加价18万购车(点击查看详情)』

    曾经有一位消费者告诉编辑购车时的亲身经历,其中购车心态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首先这位朋友非常中意一款德系车型,但去经销商处询问车价时,被商家告知由于厂方产能问题,目前现货极少,如不加价,则需要等待一年左右的时间。当时,消费者听完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了。

    过了两个月后,朋友再次来到4S店(两次并非同一家经销商)问询,想购买的这款车的供应情况。但经销商给出的答案,与之前第一次相同,还是要加价。而重点是,接下来,这位朋友则与销售讨论起了加价的金额,与等待的时间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消费者的购车心理发生了从不接受加价到慢慢接受加价的转变。

    最终,这位朋友在反复的与经销商协商后,终于决定加价购买自己中意的车型。也就是说,默许了加价行为。

汽车之家汽车之家汽车之家

『面对加价问题,有车主表示无奈、默许』

    为大家讲述这位朋友的购车经历,及面对加价提车的心理变化,并不是在指责他不够坚定,而这样的购车心态转变相信也不只是个例。当迫切的占有欲,面对经销商给出的毫无诚意的等待时间,或许消费者只能默认加价。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客观上讲,也是这样的选择,鼓舞了加价提车的不良风气。

    除了部分消费者是出于无奈选择加价购车,还有消费者存在一种买涨不买跌的购车心理,认为加价车一定是好车。但正是这种人云亦云跟风的错误消费观念,导致加价排队的大军越来越多,为加价车提供了市场保证。

汽车之家

『对于是否会买加价车,汽车之家也做过PK调查(点击查看详情)』

● 面对加价提车 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说要面对加价车说不,肯定会有朋友回应这是废话。但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概念是,加价买车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虽然,加价购车的消费者是出于无奈,但即便如此,如果您妥协了,那么就会提前于按正常购买规则等待购车的消费者先拥有,这样则有失公平性,无形中损害了正常购车者的权益,是一种商业贿赂行为。

    另外,在经销商层面,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除车价外,额外的费用是不开发票的,也就是说,经销商的加价费用不会纳税,这是一种避税行为;而利用搭售配件方式,变相加价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对于诱导、误导消费者支付远大于市场价值费用,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除了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外,我们还需拥有正确的消费观,理性看待“加价车”。不一定加价的车就一定适合自己。一款车被加价销售,从某种层面上讲,的确是消费者对其认可的一种表现。但是否能满足自身购车需求,还因人而异。一味地选择加价购车,只能哄抬市场售价,这是购车的恶性循环。其实,“加价提车”就是一场价格博弈战,如一方妥协,那么另一方则获胜。如果,消费者能向“加价车”说不,其市场热度降低了,产品价格就不会不合理的增长。

汽车之家

编者语: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驾车出行也被越来越多人误以为是一种品质生活、有面子的象征。其实汽车并不是必须消费品。而如果是想拥有首辆车的消费者,其实也不用太过着急,因为毕竟已经渡过了这么久没有车的日子,不差那一年半载的等待时间。另外,还想跟想购买第二辆车,或第N辆车的消费者说,经济富裕了,并不代表可以为“加价”买单,如果看上一款心仪的车,但又苦于没有现货,那不妨在开一段现有的车,边开边等吧。别急于一时,为“加价提车”编织温床。

    厂商、经销商、消费者就像是一条循环链,而国家政策则对这条链的运转起指向作用。对于车企、经销商而言,消费者购车的底线是等价交换。只要能保证价实、有车,就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负责。无论是车企,还是经销商都是商人,在保证利润的同时,也需要多一些诚信、与责任感。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车时,还需在理性的天平上反复衡量,并知法懂法、合理维护自身的权益,向不良市场风气说不。加之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有力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车市摆脱恶性循环,回归良性的轨道。(文/汽车之家 齐天翔)


更多年度“争议”系列选题:

年度争议事件:车船税担节能减排重任?
http://m.autohome.com.cn/news/201112/277937.html

年度争议事件:自主品牌是否应走高端?
http://m.autohome.com.cn/news/201112/278390.html

上一页
1/2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加价”方式多样/缘何而来? 2 /面对加价我们该怎么办?/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