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过程和环境介绍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实验环境。采样当天是晴天,时间定在了下午3点钟左右,环境温度25.2℃ 车内温度59.6℃,并且按照国家对于相关测试环境的规定,我们5台测试车已经关闭车门车窗静止停放于超过12小时。
为了保证测试过程足够专业和公正,我们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环境监测中心,同时对5台测试车进行数据采样,并且进行完整的跟踪记录。
除了我们在车内空气收集现场看到的这台大气采样仪外,本次试验还使用到了3420A气相色谱仪和722分光光度计。
测试所使用的仪器为专业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QC-2型大气采样仪,并且按照相关测试规定,将5台采样仪分别放置在所有采样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位置,采样时间为20分钟,采样结束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密闭恒温箱中进行保存,供之后的数据分析使用,全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特别声明,本次参加车内空气测试的车辆为我们能找到的符合要求的车辆进行的测试,并不代表所有在售车辆的情况,同时所有的情况分析仅仅是针对所测试的这5台车进行。同时,车内空气检测也将成为我们一项长期的内容进行展示,以后我们也会对更多的车型进行空气测量测试,并会定期公布结果。
经过一周的等待,我们的测试结果终于传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甲醛含量方面,几乎所有的车辆均不合格;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上,则是全军覆没,具体测试数值请参见下表:
两款新车车内污染物浓度明细(单位:mg/m³) | |||
标准值 | 长城C50 | 英菲尼迪EX25 | |
甲醛 | ≤0.10 | 0.38 | 0.22 |
苯 | ≤0.11 | 0.06 | 0.04 |
甲苯 | ≤1.10 | 0.03 | 0.02 |
二甲苯 | ≤1.50 | 0.06 | 0.02 |
TVOC | ≤0.60 | 0.97 | 0.88 |
三款老车车内污染物浓度明细(单位:mg/m³) | ||||
标准值 | 骏捷FRV | 雪佛兰景程 | 大众R36 | |
甲醛 | ≤0.10 | 0.15 | 0.09 | 0.21 |
苯 | ≤0.11 | 0.02 | 0.01 | 0.03 |
甲苯 | ≤1.10 | 0.01 | 0.01 | 0.02 |
二甲苯 | ≤1.50 | 0.02 | 0.02 | 0.03 |
TVOC | ≤0.60 | 0.75 | 0.66 | 0.84 |
拿到这个检测数据,不免让人有些惊讶。不难看出红色数字所显示的均为超标项目,在参与测试的五辆车中,几乎所有车型的甲醛和TVOC这两种物质含量均超出车内空气相关标准。虽然仅有的甲醛合格车型是一辆使用了一年半左右的雪佛兰景程车型,但是对比数据不难发现,它的甲醛含量也仅比标准上限在数值上低了0.01mg/m³,很难做到足够的放心。
流言破解!
破解一:“苯”并没有超标
回到文章开始时的流言:暴晒之后,仪表板、沙发、空气滤清器会释放‘苯’,产生毒素从而导致人致癌(点击这里查看原微博)。但经过我们实际的检测后发现,流言中的“苯”并没超标,反而是流言中没提到的“甲醛”和“TVOC”超标了。
破解二:流言中的单位使用错误
我们知道,讨论气体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应该用的正确的表述为每单位“体积”中的质量,而非每单位“面积”中的质量。流言中称,使用的单位就是:毫克/平方英寸,而正确的应该是:毫克/立方米(mg/m³)。
破解三:关于流言中提到的苯的可接受水平也是无稽之谈
另外,流言中提到的“苯的可接受水平”。我们查询到的资料是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给出对于工作场所的苯含量有两个限制值:短期(15分钟内)为3.2mg/m³,长期平均为0.32mg/m³。而流言中说的“每立方英尺50毫克”可换算为1765.7mg/m³,比NIOSH规定的短期暴露的限制值还大了数百倍!从这方面来看,这条流言也是不可信的。
虽然微博中的这条流言通过我们的测试和理论分析证明这是一则谎言,但这也推动了人们对与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热情,要知道甲醛对人的危害可是要比苯更厉害啊!因此通过这个流言引起人们对与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也是件好事儿。
除了证明这个流言的假的以外,我们从本次的实测当中还能得到什么分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