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维艰的正向研发 奇瑞动力总成巡礼

曹雷
2019-06-14 18:38 /浏览

    [汽车之家 技术]  从引进一条二手的发动机生产线,到营销收入过千亿的汽车集团,奇瑞已经在满是硝烟的中国汽车市场走过了22个年头。从人的生理年龄来说,22岁不过是弱冠之年,仅仅是中国男性步入成人阶段的开始。但对于奇瑞来说,22年来的不断锤炼已经让它成为了中国品牌车企中不可被忽略的一份子。从创立伊始,他们就坚持走技术路线,并专注于发动机方面的自主创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奇瑞汽车在动力发展背后的酸甜苦辣。  

汽车之家

新的认识

    1999年5月18日,当时还被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奇瑞汽车举行了第一台发动机的下线仪式,如果说要聊起奇瑞的发动机故事,肯定会以这样的经典画面作为开始,更何况我对这一历史时刻早已烂熟于心,甚至会略感觉到索然无味。然而,当我此行再度踏进自己本以为熟知的奇瑞汽车总部,听老奇瑞人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动力秘史之后,才有种无知者无畏的感觉。

汽车之家

奇瑞汽车的前身:从动力做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出萌芽期的时代,是老三样(捷达、富康、桑塔纳)满街跑的时代,也是中国品牌车企初出茅庐的时代。1997年,在当时芜湖市政府的推动下,集合当地四方之力筹资近18亿元,组建了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就是奇瑞汽车的前身。

汽车之家

核心人物加入 选择“Hard”模式

    在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组建之后,亟需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机缘巧合之下,带有一汽-大众捷达总装车间主任光环的尹同跃决定在芜湖这片土地上追逐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梦。随着“八大金刚”的加盟,奇瑞在初期技术支持上有了一支比较完整的团队,而或多或少有着汽车制造经验的他们,也自然而然的在发动机生产路线上选择了一个“Hard”模式,那就是自购发动机生产线。

汽车之家

曙光来临后的烦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顶着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帽子,奇瑞初期在动力路线上不想被别人牵着走。另外一方面,从长远方面考虑,公司手头上捉襟见肘的资金也不利于长久靠着购买价格高昂的发动机作为生存之道。所以,在经历了多次碰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牵线搭桥之后,一家英国公司手上的二手福特发动机生产线就成为了当时安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希望,然而随着曙光的来临,问题也接踵而来。

汽车之家

生产线交付过程比预想的复杂   

    首先,前来交付生产线的英国人只把这个项目看做“交钥匙”工程,在无休止的拖沓懒散之后,奇瑞人选择把他们送回家。之后,安徽汽车零部件公司还派遣人员多次往返英国,争取拿到发动机生产线的安装图纸以及有关发动机的全部资料。

汽车之家

    不幸的是,由于这套发动机生产线在英国已经生产运营了十几年,有一些装配图纸以及发动机安装调试参数的资料已经破旧不堪。虽然整合打包很多物资,但图纸和实物却出现大量不匹配的现象,这让整个团队十分苦恼。

    图纸的缺失增加了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的难度,本来就是二手设备,再经过拆卸和长途运输,重新安装就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的逐一调试。另外,为了能让整条生产线有一个更长的生命周期,安装团队对缸体、缸盖、曲轴、连杆和凸轮轴五大常见的发动机加工线进行了重新清理。

上一页
1/6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自购发动机生产线 坚持技术流 2 /高瞻远瞩优化产品 不走寻常路 3 /多条腿并行的开始 求深度合作 4 /中西结合的开始 正向研发道路 5 /技术过剩的年代 技术碾压对手 6 /回归理性 开发适应市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