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智能架构概念背后的研发投入
新兴车企面对市场的评价,不可规避的一点就是众说纷纭的“PPT造车”,上文中提到的iMA架构呈现出了一套非常理想化“智能系统研发逻辑”,而这套庞大的技术架构如何具体实现,同时又该如何对应合用户真实需求呢?我们需要更多落地的信息支持。
据了解,目前天际汽车研究院的人数占比为整个公司的70%(约400人,非官方数据),在这部分人员中,有20%是负责电动车三电技术,而其它人员集中在iMA架构的研发上,也是目前天际汽车最为重点的投入,除了大量的技术人员支持之外,还需要一套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功能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应的硬件支持。
在架构落地功能的实现上,供应商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天际汽车针对核心零部件,一直选择与业内领先的供应商合作。例如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天际ME7(参数|询价)搭载的是博世ADAS系统,现阶段可实现L2.5级的自动驾驶能力。同时采用德赛西威提供的环视和泊车辅助功能。在车联网系统中,天际ME7采用了Speech(思必驰)的语音识别。同时,借助华为云,天际构建了一套集软硬件、云和应用一体的智能化架构。
牛胜福先生着重提到了在车机系统处理器方面的硬件支持,天际ME7所搭载的iMA架构采用了4核高通S820A prem处理器,这是高通针对车机开发的一款芯片,增强了呼应速度和用户体验,便于车辆采用一些3D虚拟大数据的用户交互,例如可以实现3D UI界面以及AI精灵等功能。
基于硬件的支持,牛胜福先生描述了iMA架构带来的一连串使用场景:“在用户出发前,可通过家里的智能音箱、手机对车辆进行控制;上车前,车辆通过手机蓝牙钥匙识别用户到来,车辆自动解锁并且配合车灯启动迎宾仪式来欢迎用户;上车后,人脸识别摄像头识别用户、打通账号,大屏的设置按用户喜好自动完成,带记忆功能的座椅及外后视镜进行自动调节,车辆为用户的出行做好了准备;车联网搭载五块独立高清显示屏,UI/UX自主开发并实现了3D交互技术,保证五块大屏显示的内容可以自由地进行分享;人机交互方面大量采用了3D技术区。”
三电系统研发同样重要
来到关于纯电动车核心的三电系统研发的话题上,牛胜福先生表示天际汽车同时非常重视三电核心技术开发,在研发团队配置方面,三电研发人员占整个研究院的20%以上,研发费用占整个项目的15%以上,完成了自主研发集成式驱动系统EDU、控制系统VBU等。
在三电系统硬件供应商方面,天际ME7电芯的供应商为万向,在封包成组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在电机系统方面,天际ME7搭载博世最新一代高功率扁铜线永磁同步电机,其最大功率达到170千瓦,峰值扭矩达到330牛·米,最终可以实现NEDC续航超过500公里,车辆百公里加速4.7秒的成绩。
从iMA架构到供应商再到三电系统,我们把最后的问题放在了具体的量产时间上。牛胜福先生表示,今年的品牌重心就是全力推进天际ME7的量产交付。目前天际汽车在工厂建设方面将联手德国艾森曼打造无滑橇智能涂装车间,进一步提升汽车涂装的质量和效率。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规划产能6万辆,为ME7的交付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接下来4月份的上海车展,天际ME7量产版也将正式亮相并同步开启预售。
总结
在对话最后的环节,我和牛胜福先生也谈及了在2019年这个时间点,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家补贴的大幅退补。牛胜福先生回应到,天际汽车在投入研发的最初阶段,就没有将补贴作为参考条件,他认为好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它的价格应该与它应有的产品力对等,用户会发现这其中的价值,这同样也是iMA智能汽车架构的目的所在:创造一台真正用户需要的智能汽车。
在4月16日开始的上海车展上,天际ME7量产版也将正式和大家见面,而本次对话中提到的所有功能,也均将在本次车展现场进行实际体验,当我们了解了这套架构的意义之后,最终的体验效果还是要从产品上去得到验证,不过对于天际汽车当前用户需求驱动研发走向的做法,是这次对话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文/汽车之家 姚嘉;受访人 天际汽车首席技术官 牛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