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幕后变迁吉利篇

李博旭
2015-07-22 00:00 /浏览

开发自由舰,与韩国大宇合作

    发动机研发同期,吉利在2002年底开展了代号为CK-1的新车项目,该项目产品正是他们向市场推出的又一款车型——自由舰。项目由吉利联合韩国大宇共同研发,CK-1的项目代号很好理解,“C”代表中国,“K”代表韩国,这是双方第一次合作,也是吉利第一次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当时,这款车又有“中韩一号”的称呼。

汽车之家

韩国人牵头

    在李书福看来,他希望通过CK-1项目的执行让吉利的研发团队掌握国际通行的汽车开发流程和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正向研发。基于此次与大宇的合作,也让吉利团队结识了沈奉燮,这个韩国人在2004年成了带领吉利走向正轨的关键人物。

汽车之家

    在加入吉利前,沈奉燮是韩国大宇的副总裁,同时兼任大宇汽车研究院院长职务,曾主持过大宇Nubira(国内凯越的原型车,也可以说是别克的换标车)、MATIZ(国内雪佛兰乐驰)车型的开发工作。在技术领域,沈奉燮是专家。而他之所以选择离开大宇,尽管当事人并没有明确说明,但通过还原历史背景我们也能推断一二,在此之前,通用汽车收购大宇,随即对大宇的两个汽车研究院做了整合,其中难免会导致人事变动,这也给了吉利吸纳人才的机会。

汽车之家

    来到吉利后,沈奉燮担任了公司副总裁和汽车研究院院长的职务,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设计、开发人员放下手中的铅笔、图板,学会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各个开发环节并行的开发模式,通过不断的灌输,在开发团队中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正如李书福所设想的那样,吉利的造车理念开始与国际接轨。除了整车开发,自动变速箱技术环节,这个韩国人同样很有建树,随即便有了这样的搭配,徐滨宽负责自动变速箱的开发,对造车理解更为全面的沈奉燮则负责自动变速箱与整车的调配。

    给吉利带来的另一笔财富是思考问题方式的变化。的确,整体研发模式的建立需要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也能保持同步提升,在具体的工作中,沈奉燮非常乐于听到提问的声音,但通常情况下,他不会直接把答案告诉提问者,而是把问题的解决方式提供给他,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沈奉燮非常看重的。

生产工艺提高,建立新工厂

    技术力量变得更为强大的吉利迅速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生产线,用于投产自由舰的宁波二期开始投入建设,同时,还对现有的四大工艺车间进行改造,其中,冲压车间取消了所有的人工钣金工位,从根本上解决了车身表面平整度的问题。

汽车之家

    老周作为早期钣金工也见证了CK-1项目的伊始和进展,在见到韩国人把模具拉到工厂后,不仅是老周,整个工厂的人都被那些大家伙震惊了,那阵势直接颠覆了以往大家对冲压设备的认知。为了CK-1项目,仅仅在冲压模具环节,吉利就投入了1.2亿元,这对于那个阶段的吉利而言算得上是一笔巨资了。其实,以现在的标准衡量,这个投资规模处于一般水平,要知道吉利在帝豪项目上,模具投入就在1.8亿元左右了,而近期投产的博瑞车型的模具投入更是高达2.5亿元。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初具规模的冲压工序为吉利建立起了标准的生产流程,多步骤冲压线让剪切、冲孔、拉延的工序有了一定的连续性,虽然每个冲压机之间还需要人工搬运板件,但相比此前单一冲压机的操作而言,效率有了本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板件的成型工艺具备了一定的精度,这便给产品质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而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摒弃了此前给人们留下的那种廉价感。

上一页
6/14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吉利豪情下线,生产设备落后 2 /做5万元家轿,瞄准夏利 3 /人才储备意识,丰田8A告急 4 /看重未来发展,决定研发自动变速箱 5 /发动机自主研发成功 6 /与大宇合作开发自由舰 7 /装配自主研发自动变速箱的自由舰推出 8 /吸纳重要技术人才/树立正向开发理念 9 /第一台自主全铝发动机诞生 10 /建立车身安全开发体系 11 /BMCS系统诞生/开发JL4G24发动机 12 /虚拟仿真技术/平衡轴异响 13 /奠定了DCT的开发方向/沃尔沃或共享 14 /博瑞上市/与沃尔沃进行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