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坚持学术引领 构筑汽车科技交流合作新高地

严骏 编辑
浏览 · 2023-10-26 20:25 · 发布于北京

    [汽车之家 行业] 六十载栉风沐雨风雪载途,甲子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3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迎来六十华诞(1963-2023),恰逢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举办,本届年会暨展览会于2023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活动围绕“科技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广泛邀请行业院士、企业高层、技术领军人物、资深专家学者参与活动策划与组织,最终形成以“节能动力、新能源、底盘系统、智能网联、整车集成与性能、共性技术”六大板块为框架的1场全体大会、2场主论坛, 3场院士论坛、19场技术研讨会、42场专题分会;现场将有逾500场精彩报告,活动预计近千家机构的3500位行业代表参会交流。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全体大会上致辞,以下为致辞实录:

汽车之家

    尊敬的进华理事长、尊敬的付于武名誉理事长、李骏名誉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共同迎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六十华诞。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汽车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新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领导班子表示衷心的祝福!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汽车产业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一代又一代汽车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中一步一步走上来,实在不易。刚才付于武同志跟我说,我们这个学会是1963年的时候作为机械工程学会的一个分会开始独立活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汽车才二十多万辆。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起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开始运行。我们看到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汽车工作者接续奋斗,逐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了科技历史的跨越。我们培育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新优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断地向汽车强国目标大步迈进。

    我觉得,近期的最大优势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汽车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低碳发展是汽车工业对新时代需求的回应,也是我们多少年的奋斗目标,混动专用高效发动机、先进变速器等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插电、增程系统的集成度、电气化和效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零碳内燃机、可再生合成燃料等前沿技术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传统汽车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2022年,乘用车平均能耗已经降到四点一升/百公里,相比2012年下降了超过百分之五十。

    二是汽车电动化跻身国际前列。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引领全球,在性能、成本、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新型成组技术、高功率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系统协调高效,支撑纯电动整车综合竞争力持续大幅提升。现在我们已经有多款车型续航里程超过七百公里,基本满足了消费者使用需求。

    三是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赋能。我们率先提出“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方案,逐步获得全球汽车产业广泛共识。自主激光雷达、国产大算力芯片等先进技术也在加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陆续发布。L2级别辅助驾驶技术在乘用车中的应用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智能网联汽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车能互动助力电网安全高效。

    总的看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迈上了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新征程。

    回首这六十年,我们的发展是值得骄傲的,也是引以自豪的,但也要看到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在汽车产业尤其突出。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国际化融合、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加速的发展态势,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快调整,新型产业生态加速推进,汽车科技创新版图加速重构。我们要发挥世界汽车大国的技术、市场、供应链优势,为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做出贡献。

    上个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走出国门,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也就是IAA Mobility期间,我们成功举办IAA专场论坛,大众、奔驰、宝马、博世和采埃孚,包括上汽、比亚迪、宁德时代、地平线等中德汽车企业和零部件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做报告,六百多名代表参会,同时我们还举办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闭门会议,中德相关部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以及城市发展论坛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已成为全球汽车领域政产学研各界深入交流、凝聚发展共识、明确行动路径、增进互信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全球汽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中的优秀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六十年来,始终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在践行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育、促进学术交流、支撑战略决策、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学会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汽车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更为有效的决策咨询、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

    在这里,我想对学会自身建设和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坚持学术引领,构筑汽车科技交流合作新高地。以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高水平汽车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为核心,凝聚和吸纳领军专家、青年骨干、海外人才和基层科技工作者,推动学术交流议题向绿色低碳、电动转型、智能网联、跨界融合等领域聚焦。我们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会议,促进全球汽车科技界开放、互信和紧密合作。

    二是突出科技特色,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我们要深入企业实践,紧扣市场需求,聚焦战略重点和科技前沿,以及国际化发展、新型产业生态建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科学研判汽车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完善高水平战略决策咨询队伍建设,加快打造研究引领、系统协同、开放合作的汽车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高端智库。

    三是加强体系建设,推动汽车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进、不断丰富汽车科普品牌活动,加快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高水平科普服务体系,将学会丰富的专家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科普资源。汽车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六十年代对汽车的定义,今天的汽车不仅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进入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完善学会汽车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四是完善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学会国际化发展进程。我们要立足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充分发挥民间国际交流凝聚共识的作用。依托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等国际科技组织建设,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多层次对话交流平台,逐步扩大汽车科技界“朋友圈”,打造跨界学术交流、高端战略研究、标准法规协同、产业开放合作创新生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回首过往,一甲子峥嵘岁月令人鼓舞,展望百年,新征程蓝图绘就未来可期。站在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我坚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广大汽车科技工作者一定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再立新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编译/汽车之家 严骏)

点击展开剩下81%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严骏提问
原创精选小视频
打开App 查看全部条车友评论
发表评论…
收藏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