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解读:为什么你的车机总是有bug

极氪001
配置 图片 经销商 分期 新车特卖 二手车
行业评论员 编辑
2022-07-19 06:00 / 浏览

    [汽车之家 行业]  近日,极氪ZEEKR 001(参数|询价)全面免费升级高通骁龙8155芯片的事点燃了汽车圈,极氪表示本次更换的硬件为完整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仅需四颗螺丝即可无损安装。

    极氪之所以出手如此“阔绰”,是因为早前不少ZEEKR 001的车主公开吐槽该车车机卡顿,当时,ZEEKR 001搭载的是骁龙820A芯片。极氪官方在今年3月份对外回应,“8155芯片在年内会与大家见面,在硬件上提升车机的水平。”

汽车之家

    因为车机问题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其实不止极氪一家车企。今年6月,北京的一位特斯拉车主就在社交网络上反应,车辆在高速上突发屏幕黑屏的情况,导航信息全无,只能下高速重启系统才能继续前行。

    前不久,零跑汽车首批车主集体向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出一份公开信,希望厂家能够解决包括“制动系统故障、动力系统故障、车机系统故障、主控屏幕黑屏、车辆无故停摆”等在内的数种车辆问题。

    在如今大肆宣扬智能化的时代,各大主机厂已然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视为核心竞争力,消费者的期待也被无限拔高,可事实却是,不管厂家宣传的多么的“天花乱坠”,现在车机系统还做不到跟智能手机一样的流畅和稳定。

    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款车型,在车机方面是没有任何抱怨和吐槽的。诚然,要做好一款好的车机产品不易,难道是各大主机厂能力不行不够努力吗?

芯片决定硬件性能

    我们日常所说的车机系统,现在有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字“智能座舱系统“。狭义上的理解,就是控制驾驶员面前的几块大屏,如仪表盘、中控屏、HUD、流媒体后视镜等,是驾驶员和汽车信息交互的枢纽。

极氪 ZEEKR 001 2021款 长续航双电机 WE版

    很多人喜欢把车机和手机作对比:的确,它们在功能上非常类似。以智能手机为例,决定手机性能下限的是他的硬件,比如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芯片,算力又是多少;而决定手机性能上限的则是软件操作系统,比如苹果iOS系统。

    对于车机来说也是一样的,车机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显示屏,底层芯片,以及一些功率器件等;软件部分则包括底层操作系统,以及基于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就是我们熟悉的各种App,如导航软件,音乐软件。

    目前,车机系统芯片的主流供应商有高通、NXP、英特尔、AMD、瑞萨电子等。比如,有些特斯拉车型就用到了AMD的车机芯片,而国内新势力都喜欢用车机领域最强的高通芯片,如小鹏P7、ZEEKR 001就用过高通的820A芯片,吉利、蔚来、威马等企业部分车型选用了高通8155芯片。

汽车之家

    车机系统的使用体验跟芯片性能有直接的关系。搭载高通二代产品820A芯片和搭载高通三代产品8155芯片的车机系统,在流畅度和使用体验上,就有质的差别。

    首先是直观数据上的对比:820A芯片制程为14nm,CPU为4核,CPU算力为42K DMIPS,GPU算力为320 GFLOPS;8155芯片制程为7nm,CPU为8核,CPU算力为80K DMIPS,GPU算力为1142 GFLOPS。从性能上,8155芯片明显高于820A芯片,CPU算力是820A的两倍,GPU算力是其四倍,还有专门的神经网络计算单元,因此在车机系统体验上,当然使用更高级的芯片就越好。

    业内普遍认为的最强车机之一,特斯拉Model Y就使用的AMD芯片,算力跟工作站类比,可以运行大型游戏,甚至比你的笔记本电脑都厉害。

    此前,ZEEKR 001被车主们吐槽车机卡顿,厂家就提出了升级芯片的解决方案:从高通820A升级到8155芯片。

汽车之家

    但实际上,车机体验不佳不只是芯片的原因,车机芯片更新换代的慢,也是影响体验的重要因素。

    与手机相比,芯片的推出频率一般是1-2年一款,这种迭代速度,是目前车机芯片无法做到的。比如,现在主流的高通820A芯片还是15/16年间的产品,8155也在2020年推出,2022年开始量产,车机芯片的代差在5年左右,普遍比智能手机落后2-3代。

汽车之家

『高通三代车规级芯片』

    还有一个核心因素:软件。硬件决定了车机芯片性能的下限,所谓软件不行硬件凑,软件对车机系统体验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小鹏P7和ZEEKR 001都使用了高通820A芯片,但从用户口碑上看,两者的使用体验显然有不小的差别。

车机操作系统孰优孰劣?

    除了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因素,车机操作系统也直接关系到车机的使用体验。

汽车之家

『AMD架构芯片』

    目前,业内在车机系统上有两派:特斯拉的以X86架构芯片(AMD)加Linux操作系统为一派;国内车企大多走的是ARM架构芯片(高通)加安卓系统的路子,更接近于智能手机的模式。

    特斯拉的车机操作系统基于的是Linux系统,这类系统很简洁,安全稳定性高,可以运行大型游戏,缺点是生态弱,支持的功能较少。Linux系统胜在流畅和稳定,这一点优于安卓系统,因为Linux平台是基于C语言进行的二次开发。

    安卓系统更加广为人知,我们通常用的智能手机都是基于安卓系统的,安卓系统本身也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优点是生态强,安卓系统车机能支持的App都比较多,且比Linux系统更适配这些应用,缺点是安全稳定性差,技术维护成本高。

    使用过安卓手机的人有体验,手机使用年限久了之后就会变卡,甚至需要重启,这也是安卓系统的缺陷所在,对于车机系统来说,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时不时卡一下体验很差。因此从流畅和稳定性上来说,Linux车机系统优于安卓车机系统。

    但是目前国内广泛运用的车机系统大多是基于安卓系统,主要原因是安卓系统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从业者也多,汽车厂商可以轻松的设计基于安卓的车机系统加芯片方案。比如小鹏就基于安卓推出了Xmart OS车机系统,蔚来基于安卓推出了Aspen车机系统,这些系统经过改造之后,流畅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汽车之家

『车机操作系统开发流程』

    另一方面,即使都基于安卓和同款芯片来开发操作系统,实际体验上也会有很大差距,比如小鹏和蔚来的车机系统就比领克系列要好,两者都使用同款硬件,主要原因在于软件水平的差异。

车规级要求对车机系统的限制

    尽管车企都会招大量的软件工程师来优化他们的操作系统,让他尽可能的稳定和高效,但是一些消费者从感官上还是会吐槽:车机系统体验并不好。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客观因素:车规级要求对车机系统的限制。

    换句话说,要做好车机系统并不容易,如果把苹果或者华为手机放车上当车机系统用,可能还不如现在的车机系统。当主机厂找了一些软件硬件工程师做好了一款车机系统之后,为了满足汽车对于安全和稳定性的高要求,车企还要经过车规级的验证,而汽车产品使用场景的复杂度,要远远高于智能手机。

    首当其冲的是车机工作环境恶劣。你以为车内环境舒适,打开空调就有26度。但其实,在炎热的夏天,车内温度可能有60℃,甚至更高,车内大屏等系统也承受着这个温度,不仅如此,它们还要在你上车通电后,马上就能工作正常,显示出准确的信息。

汽车之家

    冬天亦是如此,东北室外可能有零下30度,车机也也要承受这个温度,手机在这个温度下早已经罢工了,但是车机还是要在这个温度下马上醒来投入到正常工作节奏。对于车机系统来说,对工作温度的要求显著高于手机。

    长期的高温或者低温使用,时间久了会加速车机系统电气元器件的老化。根据国标GBT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要求,车内电气设备要在零下30℃至85℃环境下正常工作1000小时。不仅如此还要接收冷热冲击的实验,比如从零下30℃马上切换到80℃,都要保证车机系统正常工作。

    其次,在驾驶过程中,偶尔经过一些坑坑洼洼的路面产生震动,但是你感受的并不强烈,因为汽车坐垫已经吸收了一部分震动。但车机系统就不一样了,它要完整接收发动机,路面传递过来的震动,而且是持续的高频震动。这些震动时间久了不可避免会造成车机系统电子元器件松动,脱落,老化等,进而影响车机系统的使用体验。

    根据国标GB/T2423.56对于车载电子器件的振动实验要求,我们的车机系统出厂前相应的也要满足这些法规。

汽车之家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和车机系统都有EMC的要求,但是手机使用环境单一,而车内电气设备非常多,有电辐射的设备也有几十个,且都处于封闭空间,辐射干扰比较强。对于车机系统来说,遭受到电磁辐射干扰会导致工作不稳定,卡滞或者死机等。因此,在法规上对车载产品静电也有要求。

    以上还不是车机系统所要满足的所有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车机系统还需要能够使用到10年/30万公里的寿命。对比下,消费电子产品3年的平均寿命,开发车机系统如同“地狱“般难度。正因如此,在这么多要求之下,车机系统的开发就有了很多限制。甚至有时候,安全稳定和卓越的性能是背道而驰的。而车企别无他法,只能在中间取得平衡。

    目前在市面上,你找不到一款搭载完美车机的车型。要做出一款好的车机产品,首先要有性能好的芯片做硬件支持,要开发出好用的操作系统和与之对应的应用软件生态,其次还要满足车轨级的一系列要求,无疑是“既要、又要、还要“…….

    但是,技术总在进步,在国内市场,依托于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我们相信会有像苹果iOS操作系统一样的流畅的车机系统出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消费者需要多一些耐心,而车企更需要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提升自身的软件能力。(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何先生)

汽车之家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行业评论员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