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推出亚洲狮/凌尚,只是为了争夺速腾的蛋糕吗?

行业评论员 编辑
2021-03-08 06:00 / 浏览

    [汽车之家 行业亚洲狮(参数|询价)/凌尚自去年广州车展发布至今已有时日。伴随上市日期的临近,相关细节也越来越清晰。这两款车的本质并无太多悬念,甚至丰田自己也并未刻意“藏着掖着”。否则,它们不可能在“明显看得见的地方”与各自的“母体”如此一致。尤其凌尚,与雷凌完全一样的LEVIN标识已经在很明显地表明:“我们就是“卡罗拉L”和“雷凌L”。

汽车之家

    卡罗拉+雷凌,在2020年累计销量超过了56万辆,超过了轩逸,仅次于朗逸+宝来,属于“神车”级别。既如此,丰田为何还要推出亚洲狮/凌尚?难道真如坊间传言的那样,就是眼红速腾、纯粹为了抢夺速腾的蛋糕而来?

紧凑型车细分市场格局

    既然说到速腾,我们先要来给速腾定个性。紧凑型车市场,之前是很清晰的,一个级别一款车。但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细分,最终被各厂商“玩坏了”。

    例如大众,速腾、朗逸/宝来,甚至捷达/桑塔纳,都能算是紧凑型,但显然它们不可能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主机厂开始“创造概念”,把速腾所处的细分市场称为“A+”。这类车,之前市场上并不少,例如别克的威朗、标致的408都可以算。

东风标致 标致408 2020款 230THP 十周年质臻版

『标致408』

上汽通用别克 威朗 2020款 15T 自动进取型

『威朗』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此消彼长”,这个细分已经仅剩下速腾这一根“独苗”。一方面,是因为新一代速腾直接推出“L”版,空间一下子又向上跳了一级。另一方面是其他的“A+”因为种种原因都“混不下去”了。

    这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这个细分市场并不好混,绝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可以“左右逢源”,相反更多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另一方面则说明速腾,确实还是有它独到的地方。

一汽-大众 速腾 2021款 200TSI 手动舒适智联版

『所谓的“A+”级市场代表车型——速腾』

    速腾能够延续成功原因很复杂,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是它的基础不错,撑得起所谓“A+”的价位。第二是大众品牌以及速腾多年沉淀的号召力,不管你服不服还是要承认的。第三则是速腾在产品策略上一直没有出现大的偏差(例如没有像威朗那样坚持全系三缸),相反却越来越讨巧(例如加长)。

所谓“A+”级市场部分车型销量表现
车型售价(万元)轴距(mm)2020年销量
速腾12.99-19.292731299861
威朗15.29-18.29270016928
标致40811.97-15.9727309206

    然后我们再看市场上的其他品牌和其他车型:本田思域转向运动,日产轩逸已经足够大,别克威朗需要换代和摆脱三缸阴霾……很显然,确实只有丰田最适合作为这个细分市场新的参与者——尤其是有了TNGA之后,从品牌力、产品力到产品策略,基于卡罗拉/雷凌推出“L”版都没有违和的地方。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认同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呢?

丰田的产品思路大体与速腾相当,但定位会略有不同

    很多人反感“L”(加长)版,认为这又是“简单大车”的思路在作祟,是在忽悠国内消费者,其实不然。所谓“A+”的本质并不是紧凑型车的加长版。就如同之前的速腾并没有加长,尺寸空间也并没有比一般的紧凑型大,但它依然定位“A+”、依然卖得很好。在这里,“L”更像是锦上添花,有助于它实现更高层级的定位。

汽车之家

    以现款速腾为例。乍一看,它并没有比老款速腾卖的贵。甚至同配置的情况下,它与宝来的差价也并不大。然而你仔细去看一下终端的销售情况就会发现,现款速腾的销售主力是(指导价)16万元以上这个价格区间的1.4T版本,而宝来主销的则是1.5L版本,(指导价)在11-14万元这个区间。

    所以本质上,速腾更像是高配高价的紧凑型轿车。而它更好的基础、加长后的尺寸,只是为了配合“高配高价”的。

    在这个层面上看,亚洲狮/凌尚的产品策略也会大体如此,但具体细节上会有所区别,最终导致定位上的略有不同。根据已知消息,亚洲狮/凌尚将配备的动力总成只有2.0L——这与速腾的1.4T倒是非常登对。那它们未来会不会进一步推出1.2T版本或双擎版本呢?

广汽丰田 凌尚 2021款 2.0L 基本型

『凌尚』

一汽丰田 亚洲狮 2021款 2.0L 基本型

『亚洲狮』

    我们的观点是:双擎版很有可能,但推出1.2T版本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意味着,亚洲狮/凌尚很可能不会推出(指导价)12-14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

    不仅如此。丰田自从基于TNGA推出产品以后,在价格策略上呈现出一个特点:指导价比较“实”,终端优惠明显少于其他品牌。这就使得很多丰田的同级车,指导价看似与竞品相当,但终端价却明显高于竞品。

部分紧凑型轿车指导价&终端价表现
车型官方指导售价(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万元)
卡罗拉10.98-15.989.78-14.78
雷凌11.38-15.2810.88-14.78
朗逸9.99-16.196.49-12.69
宝来9.88-15.706.42-11.43
速腾12.99-19.298.39-14.79

    例如卡罗拉/雷凌,按说应该是和宝来/朗逸对标的,指导价也差不多,但实际终端价却明显高于宝来/朗逸,而与同配置的速腾基本相当。亚洲狮/凌尚大概率也将延续这一特点。也就是说,亚洲狮/凌尚的终端价,很有可能会高于速腾1.4T版本。这样一来,亚洲狮/凌尚很可能会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形成一种“定位高于速腾”的印象。

    为什么我们会坚持认为亚洲狮/凌尚不打算推出1.2T?仅仅是为了“高配高价”的产品策略吗?只是为了树立亚洲狮/凌尚这两个子品牌的“光辉形象”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涉及到丰田在中国市场比较“头疼”的技术规划。这也是丰田推出亚洲狮/凌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丰田动力规划,让亚洲狮/凌尚成为“刚需”

    今年年初2021款卡罗拉/雷凌上市,一个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推出了1.5L三缸版本。而这,恰恰是上述让丰田在国内头疼的点。用与不用都在于丰田,又没人逼着它,这有什么好头疼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全球规划和国内小环境之间的矛盾了。

一汽丰田 卡罗拉 2021款 TNGA 1.5L CVT精英版

『1.5L三缸版本卡罗拉』

广汽丰田 雷凌 2021款 TNGA 1.5L CVT领先版

『1.5L三缸版本雷凌』

    卡罗拉/雷凌配备的这款1.5L发动机大家应该已有所了解,属于丰田旗下基于TNGA打造的新一代机型,并且将会成为丰田未来中小排量的主打机型。它的高效,是丰田非常注重的。如果放在过去,面对中国市场,丰田只需简单更新替换即可。

    然而,中国市场对于三缸机的排斥显然是超预期的。连信心满满、决心坚定的通用,都不得不为此改变战略,“技术开倒车”式的用回并不算先进的四缸机。

    丰田也因此,在推出2021款卡罗拉/雷凌的时候,采取了1.5L和1.2T同步的策略,避免因为市场排斥三缸而导致的销量滑坡。

部分车型全系三缸后的销量滑坡
 英朗福克斯
2017年销量(英朗开始全系三缸)421296172126
2018年销量(福克斯开始全系三缸)26192064902
2019年销量27928050738
2020年销量(四缸英朗回归)29585734506

    这样的“双保险”不是很好吗?那又为何头疼呢?因为在丰田的计划里,1.2T本来应该是要“功成身退”的。

    卡罗拉/雷凌的1.2T属于丰田上一代的动力总成。虽然目前看竞争力不弱,但从长远看丰田再为它进行技术革新的内在驱动力已经不强,升级换代的可能性也已经不大。如此,继续依赖1.2T将导致丰田在国内的主力车型无法做到与丰田全球技术同步。

2019年度丰田在华平均油耗表现
企业/工厂乘用车产量(辆)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升/百公里)

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6706385.67154247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1611687.39-166003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5705615.11268164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207586.60-26491

    这只是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包括积分压力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丰田从大的战略来看,全面换装新一代TNGA动力总成才是正道。目前丰田这个级别可以应用的(非混动)TNAG总成,除了1.5L以外,就只有2.0L。

    卡罗拉/雷凌直接配备2.0L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基于这两款车的尺寸和之前的定位,配备2.0L会有点“不划算”——大白话就是:卖便宜了亏得慌,卖贵了则可能卖不动。

    怎么办?刚好,大众对新一代速腾的加长,为丰田开了脑洞。于是,通过将卡罗拉/雷凌加长并重新规划车名,以“介于亚洲龙和卡罗拉之间”的定位推出,就可以刚好实现这个目的。与此同时,还能让整个卡罗拉家族从两款车拓展到四款车,并且可以覆盖更大、更高端的细分市场,何乐而不为?

结论:

    据可靠消息表示,亚洲狮/凌尚是经丰田章男“钦点”后才推出的车型。彼时这位日本大佬直言“卡罗拉/雷凌和亚洲龙/凯美瑞之间差个车”,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亚洲狮和凌尚才应运而生。

    直观看,丰田推出亚洲狮/凌尚,确实像是“针对速腾而来”。亚洲狮/凌尚的产品逻辑、定位思路和目标群体,也都与速腾有不同程度的重叠。然而在这背后,丰田推出亚洲狮/凌尚的逻辑也并非那么简单。除了在定位上可能会与速腾有些许差异以外,丰田推出亚洲狮/凌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丰田全球动力技术迭代的需求——既不能因为三缸而影响整体销量,也不能因此而过度依赖老旧机型。(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加锁)

汽车之家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行业评论员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