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届车展一次“破界” 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从概念走向实践

鲍彬斌
2019-04-23 06:00 /浏览

  [汽车之家 行业]  纵观上海车展,与其说是“产品展”倒不如说是一次“出行展”,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商,亦或是科技公司,几乎都在大谈未来出行。当丰田、宝马等跨国巨头高擎移动出行大旗时,本土汽车品牌也积极推动着出行服务落地的具体举措。如果说一届车展便是汽车行业的一次“破界”,那么本届上海车展便是车企向未来移动出行转型的再纵深,虚无缥缈的概念从此逐步走向落地。

汽车之家


《魔都问道》是汽车之家就上海车展所策划的系列选题。本系列选题分为“车市前瞻”、“电动之变”、“智能网联”,以及“出行变革”四个方向,将立足于本次车展企业所呈现出的最新动态,观察企业所思所想,聚焦汽车产业未来之变。本文是系列选题“出行变革”篇,探讨移动出行服务市场新走向。


  60秒快速阅读:
  1、在本届车展上,无论是奥迪、宝马还是丰田等车企都将在大谈移动出行战略,以最前沿的科技产品阐述对未来人与机器关系的新思维,企业正加速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2、作为车企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出行服务将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车企所希望构建的移动出行生态在2019年将逐步清晰。
  3、尽管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就当前而言,出行业态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市场调节作用将日趋显现。


  ● 以前沿科技彰显未来出行思维

  提及“移动出行”其实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平日所理解的互联网出行平台所提供的网约车等服务。其实“移动出行”可以说是一个生态,是围绕用户出行需求所演化出的一种集创新科技成果于一体、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是对“人-车-生活”的再定义。

汽车之家

  本届上海车展最大不同之处便是首次设立了“未来出行”展区,在这个展区也可以看到包括国内外的软硬件供应商所展示的最前沿的科技,涵盖顶尖的零部件产品、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芯片和传感器等等。当然,地平线、安吉星、华为以及中国电科等企业也纷纷登台亮相,除了安吉星和传统零部件企业外,许多原本与汽车无太大关系的公司开始成为了车企的供应商,这也是此次车展所呈现出的不同之处。

  在这次车展上,就未来出行发出最掷地有声的呼吁的便是丰田。丰田副社长吉田守孝在演讲中,几乎一半的篇幅涉及“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丰田也将率先在日本和中国布局移动出行服务。以互联和自动驾驶为支撑的社会共享移动出行平台“e-Palette”便显示了丰田对于未来出行的思考。

汽车之家

  丰田也表明过心声,对于丰田来说2019年是“实现之年”,无论是中国事业的发展还是向“移动出行服务”转型,都将不再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努力在“现实”世界中去“实现”。

  奥迪是另一家引人关注的企业,作为大众集团的“科技长矛”,奥迪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AI:ME概念车。搭载着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AI:ME显然不仅仅是一款车,其高度个性化的特征是奥迪AI技术、电驱动技术的一次融合,所投射出的是奥迪在未来智慧城市出行系统上的高维度探索。

汽车之家

  宝马同样也在积极推进出行服务转型的步伐,BMW Vision iNEXT(参数|询价)概念车也迎来了中国首发,它首次将宝马在战略创新领域的所有前沿科技集于一身,也是宝马对未来出行的构想与实践。BMW Vision iNEXT是宝马下一代技术的旗舰产品,更为关键的是宝马已经确定要将其于2021年实现量产,这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磅的信号。虽然,在我们常规思维中高度智能化的汽车其实遥遥无期,但宝马显然也是不会拿自己的商业信誉开玩笑的。

汽车之家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个“大块头”之外,还有很多车企案例。比如,上汽所推出的“5G零屏幕智能座舱”荣威Vision-i概念车,也是上汽加快向出行服务与产品综合提供商转型的象征。雪铁龙的AMI ONE概念车是专供城市移动出行服务的产品,可用于租赁或分时租赁,它展示了雪铁龙对“使用自由”、“移动出行自由”和“时尚自由”的理解。

  可以看出,其实车企在构建下一代出行解决方案时充分考虑了人与机器的关系,展现了先进技术和用户之间的微妙连接。并且,在下一阶段所有的技术和产品的竞争都将反映在用户体验的竞争环节中。中国是新技术的战场也是所有车企商业模式的支柱,车企在加速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同时,中国将作为其出行理念落地的首发站。

  ● 更多出行服务项目走向落地

  当丰田、宝马、奥迪等跨国汽车巨头在彰显各自的出行战略时,其他车企也在车展上表露出了旗下出行服务项目的具体落地细节,这都是车企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重要战略支撑。

汽车之家

  在2018年12月,上汽集团首次发布了“享道出行”品牌,这也是上汽在试运营一个月后正式进军网约车业务。虽然,享道出行不是在本次车展上首发,但是却是其首次在车展亮相。

  享道出行以上汽集团旗下各类车型自建车队,属于重运营模式,与滴滴等互联网平台属性非常不同。彼时,享道出行的推出也意味着,在网约车领域上汽出行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

  与上汽有着类似想法的企业还包括广汽和东风。东风集团在车展上首次发布了“东风出行”品牌,在东风汽车的战略部署中,希望通过东风出行来整合旗下分散的出行业务,并能够建立起一站式的出行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还涉及网约车、专车、分时租赁、出租,以及充电、公交、物流等等。

汽车之家

  在车展前夕,广汽也联合腾讯、广州公交集团以及其他投资者共同成立了广汽移动出行项目,总计投资10亿元。在车展上,广汽又再次重申了这一出行项目,这个以B2C模式的广汽移动出行预计将会在6月份推向市场,涵盖用户的行、住、游、乐、购等移动生活服务。更早前,江淮在推出和约出行时也曾声称将在2019年投入10000辆车在十个城市开拓出行服务。

  无论是从东风出行还是广汽移动出行的构想来看,也可以一窥车企出行平台的轮廓,其实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具体业务只是出行服务的一角,车企真正想做是立足于制造商的优势搭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是一个出行的生态圈。当然,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出行服务模式其实是企业通过内生催动的,车企通过拉资源打关系自建了出行体系。而另一种模式则是车企与出行服务平台合作,辟如在车展上,别克与环球车享EVCARD携手共同开拓共享出行的市场,别克计划首批提供5000台别克VELITE 6共享定制版车辆,于4月28日起投入运营。这种合作模式也是别克在出行新生态道路上所迈出的实质性一步。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例如神州优车入主宝沃也可以算是一次车企和出行服务平台的结合。

汽车之家

  其实,不管有无新造车企业的“入侵”,也不管有没有互联网企业的搅局,传统车企在转型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转型压力。车企在把新技术和消费者新需求综合反映在产品上时都有相当长的探索过程,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车展上坦言,广汽对移动出行就专门研究了3-5年的时间,才最终选择在近期加入这个行业。由此可见,车企的转型其实是相当慎重的,而现如今向移动出行转型的拼图已经日渐完善,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初步建立起了出行体系。从丰田的呼吁和广汽等企业的具体部署来看,移动出行的项目将步入真正的落地阶段。另外,新兴造车企业也对未来出行有所期待,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在与汽车之家交流时就提及,在扎实做好产品之后,不排除未来会在出行领域进行布局或合作。

  ● “出行”是未来,却也面临压力

  近年来,“移动出行服务”的理念甚嚣尘上,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主机厂都纷纷在这一领域展开角逐。于传统主机厂而言,自动驾驶、电动化等新技术所带来的汽车产业革命迫使其走向了战略调整,消费者对于出行需求的改变也将使得主机厂利益进一步压缩。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曾做了一项调查预测,从2021年开始,全球将有3500万人使用汽车共享服务。并且同年新车销售将减少约79.2万辆,主机厂每年遭受的损失将超过80亿美元。而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到2030年,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出行服务市场将达1.4万亿美元规模,这一数字在2017年仅为870亿美元。

汽车之家

  一边是传统汽车制造的利润日益走低,一边是未来出行市场的不断拓展,出行服务市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各方觊觎的“蛋糕”。自2015年各家车企开始陆续喊出“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口号以来,诸如福特联合众泰成立合资公司、吉利投资曹操专车、北汽推出共享出行、戴姆勒与宝马合并移动出行服务、长城自建欧拉出行等投资、合作项目竞相显现。

  从滴滴、Uber等出行平台以及宝马、吉利等车企的角度来看,打造出行服务商至少有3个重要的要素,一是,一定规模的服务载体,也就是车辆;二是,需要一个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对数据和用户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三是,需要高度的智能驾驶技术,宝马和奥迪的概念车便是基于未来的移动平台。

汽车之家

  显而易见,对于互联网化的出行平台来说,车队以及智能驾驶技术是其短板;对于车企而言,从制造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互联网运营等方面也面临掣肘。但无论是“出行平台+车企”还是车企自建出行体系,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同一个挑战,那就是商业模式的探索。单就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来说,目前主要的出行业态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网约车(如吉利曹操专车)、分时租赁(如奔驰car2go)等几类为主,整个行业还有待成熟。尤其分时租赁更是典型的重资产且需要持续重资金投入的细分领域,这等于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车企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汽车之家

  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能否成功其实也与汽车本身的能力体系有深厚联系,有业内人士曾提到,未来的出行服务商要么在科技上有技术创新引领的能力,要么在数据上能进行一种大规模精细化管理,具备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可以看出,尽管车企纷纷上马出行服务项目,但未来之路还是需要与其能力相匹配。

  全文总结:

  移动出行是大势所趋,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的技术专长,不同的触角也伸向不同的细分领域。以网约车、分时租赁为主要业态的出行服务在2018年已经爆发出了多起严重安全事故,2019年出行服务市场也会更加规范化。同样,随着更多企业将把出行服务项目由概念转入实践,在群雄纷争的年代里,淘汰赛也会异常残酷,毕竟市场还未走到“全民共享”的阶段。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以电动化为基础的出行服务市场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大浪淘沙始见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乐见日益抬高的门槛,但对于有些企业却不尽然。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条路上也充满着不确定的新变量,但重构人与机械微妙连接的未来出行的方向是既定的。(文/汽车之家 鲍彬斌)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