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以变速箱“封神” 今天它又在创造另一个未来神迹

鲍彬斌
2019-02-19 20:00 /浏览

  花钱买“未来”

  2015年,也可以算是零部件企业并购、分拆、重组的“大年”,博格华纳、麦格纳、博世等企业纷纷出拳。采埃孚在这一年里最大的动作是以1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天合,后者是一家转向系统和主/被动安全技术领先的供应商。

  主/被动安全和转向都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两大公司合体后在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安全性和电子系统领域提供了更全面综合的、互补的产品技术组合。

汽车之家

  收购天合是采埃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正是这次收购让不怎么具备自动驾驶基因的采埃孚,有了进军该领域的坚实基础。并且,收购后采埃孚的体量也挤进了当时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行前三。

  从“感知—决策—执行”这三个层面来看,采埃孚在自动驾驶领域似乎“缺课”的有点多。不过索默的意志非常坚定,2015年仅仅是个起点,后面的投资行为更是“野蛮”。

  2016年7月,采埃孚购入了Ibeo公司40%的股权。因为,Ibeo尤其对激光雷达、摄像头的研究非常透彻。紧接着,同年8月,采埃孚又购入车联网公司doubleSlash的40%股份,补齐了车联网领域的专业技术。

汽车之家

『采埃孚和Ibeo联合研发的固态激光雷达』

  但这种由集团直接参与的并购无法快速满足公司对新技术的“饥渴”。2016年10月,采埃孚索性直接成立了风投公司——Zukunft Ventures GmbH。在德语中,“Zukunft”意味着“未来”。

  在风投公司的帮助下,采埃孚迅速填补了技术空白,业务触角不断向新的领域延伸。雷达传感器公司Astyx、工程服务公司BeeSpeed汽车业务部相继被采埃孚收入麾下。

采埃孚自动驾驶收购案例
2015年5月以1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天合,后者是一家转向系统和主/被动安全技术领先的供应商。
2016年7月收购Ibeo公司40%股权。获取了Ibeo公司在激光雷达(LiDAR)技术和环境感知算法领域的专业技术。
2016年8月收购了车联网公司doubleSlash的40%股份。提升了集团在车联网领域的专业技术。
2017年3月收购Astyx将近45%股权。Astyx的雷达技术补足了采埃孚现有的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比如远程控制)的雷达解决方案。
2017年5月收购BeeSpeed公司汽车业务部。该汽车业务部门致力于为主动式及被动式安全技术业务部(ZF TRW)的制动系统业务单元提供服务,双方已合作十年。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组

  自动驾驶的链条又长又宽,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难完全依赖收购补齐所有短板,并且财务风险太大。跨界合作是必然的,英伟达、佛吉亚、海拉以及百度陆续被采埃孚拉入生态圈中。

采埃孚自动驾驶战略合作案例
2017年1月与英伟达合作,共同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ProAI。
2017年5月联手佛吉亚在汽车内饰系统开发以及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安全领域展开技术合作。
2017年6月与海拉签署合作,合作研发传感器技术,尤其是摄像头系统、图像和雷达感应系统。
2017年9月与百度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展开合作,主要面向中国市场。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组

  电驱动进化

  在索默执掌采埃孚期间,还有另两项重要举措,其一是电动化,其二是剥离非核心业务。不过,剧本显然没有“买自动驾驶”那么丰富多彩。

  2016年,采埃孚成立了新的电驱动事业部,将所有电驱动解决方案业务全面整合,致力于开发电驱动项目。在电动化领域,采埃孚产品范围涵盖了从乘用车混合动力技术到纯电驱动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mSTARS系统(模块化半拖曳臂式后悬架)和混合动力变速箱等等。而且,对于商用车也有相应的电驱动解决方案。

汽车之家

『采埃孚mSTARS系统』

  对于采埃孚来说,电驱动项目其实并不能算是“革命”,因为采埃孚在这方面有着系统的专业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模块化经验。电驱动其实是采埃孚技术的“进化”。

  剥离非核心业务

  为了将力量聚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层面,采埃孚从2014年开始精简枝蔓。

  2014年,采埃孚将下属的全球汽车减振领域排名第3位的BOGE橡胶与塑料业务,出售给中国南车旗下的公司及间接控股子公司时代新材。2016年,采埃孚-天合的紧固件业务以4.5亿美元出售给美国伊利诺设备制造公司。2017年,采埃孚又把车身控制系统单元业务出售给了中国立讯精密工业公司。

汽车之家

  有些传统业务其实对采埃孚来说盈利能力并不高,比如车身控制系统。卖掉发展空间小的业务非常明智,况且还能缓解因大举收购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领袖黯然离场

  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采埃孚陆陆续续已经补得差不多了。

  索默的“野心”不止于乘用车,在他眼里,自动驾驶卡车比乘用车更容易落地。但是,他们还缺自动驾驶卡车的相关技术。

汽车之家

  2016年8月,采埃孚就曾打算以4.6亿欧元收购瑞典线控制动系统供应商瀚德(Haldex),但却败给了另一家参与竞标的公司。在收购失败后,采埃孚转头又准备收购制动控制系统厂商威伯科(Wabco)。遗憾的是,这次收购在2017年7月被采埃孚监事会驳回,给出的理由是“索默提出的并购建议颇为鲁莽”。

  激进的扩张行为使得采埃孚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采埃孚90%以上的股份在齐柏林基金会手中,但股份却被腓德烈斯哈芬市管理着)。自2015年采埃孚并购天合开始,一系列风风火火的投资行为已经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到2017年6月,采埃孚负债就飙升到了155亿美金。

  一边要抢占未来高地,一边要以公司利润为重,双方的冲突一直不断。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让索默的盟友,采埃孚董事会主席Giorgio Behr充当了权力斗争的炮灰。2017年12月,Behr被迫下台。一个月之后,索默也黯然离开了采埃孚。

汽车之家

『索默任期内发布的第一代ProAI』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索默在那个关键的时期,采取关键性的举措让采埃孚迅速弥补了新技术领域的不足,具备了摆脱依赖内燃机的能力。并且,未来在新技术领域,采埃孚也有了与博世等其他零部件企业匹敌的能力。

  对于索默来说,在采埃孚他壮志未酬;但于采埃孚而言,索默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百年的跌宕起伏中,采埃孚总是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地踩中历史的节拍。

  “后索默时代”

  当初索默离开后,外界普遍担心的是采埃孚是否还坚持“零愿景”的战略决策,尤其是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态度会不会有大的转变。

  到2018年9月,采埃孚新任CEO沃夫翰宁·施艾德释放出了“未来五年内将在电驱动和自动驾驶投入超过120亿欧元”的信号,这也让大家松了一口气。毕竟,对抗趋势显然是不明智的。

汽车之家

  这一年里,采埃孚的动作依然高亢。在自动驾驶领域相继成立初创企业,入股车联网公司等等。由于传统业务的关系,它也在投大笔资金保障技术向电动化过渡。

2018年以来采埃孚战略动作(部分)
2018年6月与e.GO Mobile成立合资公司,联合打造e.Go Mover“人员运输工具”,并将于2019年底量产并投入运营。
2018年10月收购ASAP公司35%股份。ASAP在自动驾驶、电驱动技术、互联汽车和车辆软件领域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
2018年12月未来4年将向吕肯工厂投资8亿欧元,发展新型变速箱技术,保障从传统传动技术过渡到电传动技术。
2018年12月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过30亿欧元,用于生产新型变速箱和扩充变速箱技术网络。
2019年1月发布第四代ProAI,计算能力每秒约150万亿次,可模块化组合最多4个单元,实现最高约每秒600万亿次计算。
2019年1月与e.GO以及移动解决方案运营商和集成商Transdev合作,开发全新的共享自主移动解决方案。自动驾驶车e.Go Mover装备了采埃孚的电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感器及ProAI。
2019年1月发布基于微软Azure的物联网平台,为自动驾驶、车辆运动控制、集成安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提供数字化服务。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组

  采埃孚曾在2016年提出了“See-Think-Act”(观察-思考-行动)的发展策略。这三个关键词,都恰好对应了自动驾驶技术里的“感知-决策-执行”。现今,采埃孚已经完全构建起了从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到芯片,再到转向和电驱动技术的完整的体系。

  尤其在2019年CES上,采埃孚展示了一系列新技术成果。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平台ProAI进化到了第四代,每秒算力达150万亿次;和Ibeo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也在CES上展出;Sound.AI系统能够分析鸣笛声从哪儿传来并且预测可能出现的险情,将用于L4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展示了技术将如何助力打造新的城市出行方式……

汽车之家

『微型巴士e.Go Mover』

  从2015年收购天合开始,通过两三年的时间,采埃孚无论在自动化、电动化还是数字化领域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初管理层的眼光和决心,以及开展积极性跨界战略合作的举措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迎接汽车颠覆变革的转型过程中,有一种速度叫做“采埃孚速度”。

  不过,相较于其他零部件供应商而言,采埃孚似乎也少了点什么。博世与戴姆勒深度合作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安波福、麦格纳也加入了“宝马-英特尔-Mobileye”联盟,奥托立夫也选择了沃尔沃。相比之下,采埃孚还需要一个国际级的、强有力的主机厂“玩伴”。

  面向未来

  当下,汽车业正历经一场深度变革,为了赶上变革的速度,包括采埃孚在内的几乎所有零部件企业都在急速转型。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不同的企业扮演了不同角色,不同角色也有各自的边界,这轮变革于整个零部件行业又将带来什么呢?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吴听认为,“其实,国际Tier1供应商它们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能力。在不断调整企业战略方向的同时还剥离了一些业务单元,将力量聚焦在了电动化和智能驾驶等领域。但对于国内的零部件企业而言,其响应大趋势的技术储备和能力都还不足。国内供应商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否具备足够的基础能力和主机厂就新技术开展合作;其次是软件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都不是它们的强项。”

汽车之家

  在吴听看来,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也为新玩家崛起提供了机遇,并且也有可能刷新零部件企业排名。但总得来说,领先的企业其创新步伐依然很快,因为它们掌握了很多汽车核心技术。

  全文总结:

  这场汽车变革打破了产业的边界,于零部件企业而言必须具备的跨行业的视野,并购能快速弥补自身技术短板,搭建体系化能力。但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并购,并且在并购后还要具备快速的整合创新能力。

  在汽车数字化时代,动力系统相关业务更有可能受到颠覆性影响,而具备更多汽车电子业务的零部件企业或许会相对受益。但同时,数字化也意味着无限可能的创新方向,重大技术加速变革、增长停滞、软件能力等等都是类似于采埃孚这样的企业在转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文/汽车之家 鲍彬斌)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采埃孚的“封神”之路 2 /大刀阔斧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