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圈粉无数的SUV车型,如今真的过时了吗?

行业评论员 编辑
2018-08-21 20:00 / 浏览

三、各国SUV表现均受需求和环境影响

  由此看来,各国SUV表现虽有不同,但均指向了两大影响因素:一个是需求,一个是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了应用环境和政策环境,当然前者的效力更大一些,后者只是略微有一点作用。那么,中国的情况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从需求和环境角度出发,我们其实也可以找到相关的逻辑:

  1、中国消费者偏爱SUV与车辆性价比有很大关系。很多消费者在购买SUV时,考虑的就是车辆体型大,潜意识里就认为SUV比轿车划算。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这种思维的正确与否,但这种思维的的确确存在于很多消费者购车观念里,这是一种消费观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体现,本质上,这与中国私人汽车消费市场发育较晚有关(2002年入世后才开始)。

汽车之家

  2、“面子思想”左右购车价值观。面子这个东西,在东方文化里是传承了足足五千年,中国人饱受这种思想侵染。在汽车消费初级阶段,在汽车还没有到达全民普及的程度,汽车在国内承担了反映家庭兴旺程度的功能。一辆SUV更大气、更有气派,在三、四、五、六线城市里甚是流行。

汽车之家

  3、SUV更安全的观念天然形成。一辆SUV比一辆轿车更加安全,这是很多消费者心里天然形成的观念。当然,这个观念从技术的角度并不一定成立,但消费者更多是从“车大就扛撞”简单得来。毫无疑问,这种观念再经4S销售话术引导,安全第一的结果就压倒了其它如外观、内饰、动力、配置等等参考条件。

汽车之家

  4、SUV通过性更好。这一点中国与美国的情形极为相似,城乡之间的路况还没法实现100%的轿车通过条件,SUV底盘抬高这一点确实满足了很多人下乡、工程、抢险等用车需求,这是刚需。本质上讲,这是中国城镇化进程较短、城乡纽带关系还很强的体现。

汽车之家

  5、拉货能力更强。实际上,SUV的尾箱空间并不大,准确的说有些甚至还赶不上三厢轿车的尾箱空间。但在许多乡镇,SUV后排可以接近全平放倒、瞬间秒杀轿车拉货空间,从而满足载人载货的双重需求。

  以上五大需求,是中国的特色,由中国品牌开拓的廉价SUV或者CUV产品,精准的把握住了这接地气的五大需求,这就是中国SUV火热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也有纯硬派越野的刚需,但那个毕竟体量太小,不是主力。

四、需求端:SUV被压制短期难上加难

  所以,未来汽车市场产品格局如何变化、SUV热潮会不会退去,主要就应从这五大需求来考虑,五大需求被抑制了,SUV热度自然就绷不住了。

  第一、SUV性价比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比较好解决,因为此前20年的购车主力,主要是如今的中老年人群,消费观念比较传统;而当前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80后、90后乃至00后都接受了网络、移动互联网的洗礼,消费观正从性价比上向兴趣点上转移。

汽车之家

『数据源自某调研公司统计结果』

  第二、SUV面子问题。这个问题和上面一样,消费年轻化会改变这种观念,品牌、外观、内在才是他们更加关注的地方,也好解决。

汽车之家

  第三、SUV安全问题。随着ADAS、L3级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对于安全的认知将从被动安全上升到主动安全的层级,对于一款车而言,避免碰撞将比抗撞更值得关注。所以,这个点也比较好解决。

汽车之家

  第四、SUV通过性问题。这个已经脱离了单纯产品属性的问题,还与应用环境有关,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地貌多变,城镇化进程好较短,交通基础设施改造还需要作出很大努力,所以对于SUV通过性的刚需短期内很难由轿车来解决和替代。

  第五、SUV运载能力强的问题。与第四点不完全相同的是,虽然这个需求多出现于城镇及农村市场,但已经被其它车型稀释了一部分需求,比如MPV。另外,随着皮卡解禁步伐加快,SUV运载能力强的优势会被稀释很大一部分。而在城市里面,SW旅行车也能蚕食一部分SUV市场。

汽车之家

  总的来看,性价比和面子均属于消费观念的层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均会被消费群体年轻化逐步瓦解,整个国民的消费观念也会逐渐变得成熟;安全这一点则会被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而大幅减弱,通过性则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最后一点运载能力则将被皮卡解禁充分瓦解。

五、环境端:油耗法规导向作用有限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的是环境端的问题,前面已经讲了交通基础设施,这里就重点谈谈政策环境,主要的政策工具是节能汽车补贴、油耗法规、积分政策。

  其中,节能汽车补贴按照政府思路,应该不会再给予实施了,因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会在2年后退出,地位低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汽车,也很难再拿到1.6升以下的补贴(或购置税优惠),所以SUV很难因排量因素受到影响。

  第二个是油耗法规和积分政策。这一点是有考虑的,2020年后必将出台应对4.0L/100km的五阶段法规,SUV的油耗劣势会被放大(四阶段法规其实是有利于大车,这一点被业界诟病甚多,五阶段很大可能会调整),通过48V、HEV、PHEV的引入来降低油耗是SUV的必然选择。本身,这种成本增加是会让主机厂去调整供给,但积分政策和PHEV在SUV上的溢价会压倒这种调整。

  所以,从政策角度而言,SUV供给很难受到压制,甚至随着积分比例的提高,供给增加都有可能。

汽车之家

六、预测:增速放缓但将取代轿车成NO.1

  由此来看,五大需求中四大需求将被稀释,仅剩下通过性需求孤军奋战,环境端则影响不大。所以,SUV热潮保持此前的高增速是不可能的,但仍然会继续增长,由于还需要一段时间完成更迭,因此在这段增速调整期,SUV占比超过轿车是大概率事件(这就是红利期结束≠销量下滑的原因,前者有超前性),而且,SUV超过轿车后,终会被轿车再次反超。但具体什么时候超过、能超过多少、何时反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咨询课题,短短篇幅难以回答。

  要想精确的完成这个分析,主机厂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用户群体调研,从而精确掌握五大需求的具体比例,包括五大需求之间的购车因素影响占比、买个需求的具体变化情况,再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通过数据监测来做出比较契合结果的判定。

  但不管怎样,中国品牌都不能再躺在SUV上酣睡了,一条腿走路的时代应该属于过去,不应属于未来,完成汽车强国梦,轿车就是一条必须要走通的道路。望所有中国品牌能意识到这一点。(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胡玉峰)

汽车之家

详情点击这里查看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行业评论员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
目录
1 /SUV救中国品牌于危急存亡之间 2 /预测增速放缓但将取代轿车成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