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金卡纳/密室逃脱/盲盒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些什么?

杨鹏 编辑
2021-09-24 20:01 / 浏览

    [汽车之家 视角]  早在文化娱乐生活不那么发达的十几年前,年轻人能玩的东西很少。吃饭唱歌打游戏可能是属于80后那些生在改革开放大旗下的“年轻人们”共同的回忆。但随着近些年的经济腾飞与对外交流窗口不断被打开,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年轻人们的娱乐也逐渐下沉、细分。想要抓住用户,首先要了解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各行各业的企业,特别是汽车制造商们都在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现在的年轻人到底在玩些什么?

汽车之家

    想弄清楚年轻人的问题,就先得给年轻人下一个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年轻人的描述大体指的是年龄在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结合中国社会近年来对青年的普遍界定方式,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以踏入大学校门的十八岁为起点,到三十五岁为止的人群。

汽车之家

    如果各位看过Bilibili在2020年的五四青年节时发布的宣传片《后浪》,应该还记得里面那些层出不穷的文娱活动。尽管这部片子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很多人表示自己“被代表”了。但是我们仍然不难看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相比过去肯定是丰富了许多。这不仅体现在文娱活动的类型上,同时也体现在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上。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算起来,摩托车这已经是第二次在国内红遍大江南北了。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摩托车就凭借着便宜耐用俘获过很多当时的“年轻人”的心。比如电影《阿郎的故事》《烈火战车》等经典香港电影,都借助了这种两轮载具讲述故事。

汽车之家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摩托车在一些城市被限制了行驶范围,让它暂时推出了一线城市的主流舞台。这也使得摩托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七八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通路用车”。

汽车之家

   除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之外,近两年它也被赋予了很多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的属性。这其中,金卡纳以“场地小、成本低、安全性高、技巧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脱颖而出,成了很多年轻摩托车驾驶员热衷的娱乐活动。

汽车之家

    随后,摩托车和汽车的出现让金卡纳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也被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骑警作为日常训练项目。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日本警视厅的铁骑训练,要骑着CB1300P这种大型公升级摩托车做出非常细腻的翻转腾挪,可以说是金卡纳里的天花板了。

汽车之家

    当然,摩托圈子里流行一句话叫做“骑帅不骑快”,也有大把的年轻人把摩托车当做一种社交方式和潮流文化。

汽车之家

    可以说,过去的摩托车是一种典型的“需求式消费”,购买摩托车就是在购买工具,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属性。而近几年摩托车的购车者并非单纯需要它的“交通工具”这个属性,而是更注重买车后的“体验”,这之中既包括了驾驶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也包括了和其他摩友交流带来的社交体验。这种从“需求式消费”转为“体验式消费”的变化,在密室逃脱的火爆当中同样能窥探一二。

汽车之家

    彼时的密室场景、道具、谜题的设计相对也比较简陋,经常是一个屋子放上几个盒子,几张密码提示纸,就能简单的骗走消费者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汽车之家

    2018年的韩国综艺《大逃脱》,让很多原本对这一玩法并不了解的观众产生了好奇的心理。但其实早在同年4月份,芒果TV就率先上映了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密室逃脱·暗夜古宅》。随后在2019年又趁热打铁,推出了嘉宾阵容更加强大的《密室大逃脱》。

    有了明星的光环,想让一个行业获得极高的关注并不难。此前的《明星大侦探》和剧本杀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真正能让用户留下并不断消费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机关的巧妙和谜题的玄机,恰恰是这种玩法本身带来的强社交属性以及独特“逃生”体验。

汽车之家

    在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中,人类的需求被分为五个等级,从下至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乍一看,密室这种活动好像只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自我实现。但是仔细想想,在游玩的过程中你我是否也沉浸在游戏设定的场景和剧情当中了呢?

汽车之家

    尽管在成功逃出密室的一瞬间,你就会立刻意识到,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但在过去的几十分钟当中,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感确实激发了很多平时生活当中很难调动到的情绪和器官。或许,这也是密室逃脱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一点恐怖元素的理由之一?

    不管怎样,密室逃脱的流行离不开年轻群体对体验式消费的趋之若鹜。放在十年前,消费者或许还很难理解动辄一两百块钱一次,但只能玩几十分钟的“一次性”游戏。但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让年轻人变得不再执着于“我一定要买到点什么”这种奇怪的心理,反而是把密室逃脱当做是一场“互动电影”亦或是一次“舞台剧”,参与其中本身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汽车之家

    其实不光密室逃脱利用了人们对于“体验式消费”的热衷,还有一种奇怪的产品也同样深谙此道。说它卖的是体验吧,最终也能得到实物奖励;说它卖的是实物呢,好像它的体验感反而更重要。这个东西就是时下非常流行的“盲盒”。

汽车之家

    盲盒的玩法相信即使您没卖过,也大概明白。只不过最让人不解的是,一个有点像是“抽奖”的消费方式,为何能吸引如此多年轻人不断的买买买?这还得聊聊斯金纳箱实验。

汽车之家

    在常规实验中,每当小白鼠按下按钮就会有食物掉落,所以小白鼠很快明白了,按下按钮就能填饱肚子。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著名的“巴浦洛夫的狗”有些类似,与之不同的是,当小老鼠吃饱肚子时,它很快就会对按钮失去兴趣。

    有趣的是,当食物从“固定掉落”变为“有一定概率掉落”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小老鼠开始不断按下按钮。即使人工将食物掉落的概率不断降低,受测的小老鼠仍然会保持不断的按下按钮,并且这种学习行为的消失速度非常缓慢,哪怕它并不饥饿。

汽车之家

    用简单的例子来形容这一实验结果的话,那么盲盒、夹娃娃机、氪金抽卡等等一系列的玩法其实都利用了人类大脑的这一学习行为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瘾性”。

汽车之家

    听起来似乎盲盒是属于“需求式消费”而非“体验式消费”,但结果恰恰相反,大多数沉迷于这种玩法的消费者最爽的时间其实是在打开盲盒揭示奖品的瞬间,也就是体验开盒这一过程本身。

汽车之家

    为了证明这一理论,我们也斥巨资购买了两套盲盒,用行话讲叫做“端盒”。这种方式购买并不会出现重复的盲盒公仔,也就是说它打开之后必然会是一整套。在明确知道这一点之后再进行拆盒,乐趣有十分显著的下降。

汽车之家

    不可否认的是,盲盒抽出来的公仔本身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也能作为摆件,但年轻人更多的需求来自于拆开盲盒时的刺激体验。实物本身的价值反而是排在第二位的了。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洽洽对应着当下年轻人的购车心理的变化。

汽车之家

    在我的父辈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拥有汽车本身就已经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并不挑剔汽车品牌,当然那个年代真正进到国内的海外品牌也远没有现如今这么多。随着新中国飞速发展,品牌溢价带来的对虚荣心的满足感迫使很多人开始追逐所谓的进口汽车与豪华品牌。但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本身的价值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买的更多的是车头熠熠生辉的金属车标。

汽车之家

    这就和如今中国手机市场有些不谋而合,尽管中国大陆仍然是iPhone最大的单一市场,但你有没有觉得周围的朋友里,使用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品牌的人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呢?

汽车之家

    收购沃尔沃、路特斯等海外品牌对于吉利来说意义深远,比如吉利旗下第一款搭载BMA模块化架构的轿车产品——吉利帝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汽车之家

    2650mm的轴距在这个级别车型中并不算短,完全能够满足单身青年和小两口的日常用车,也兼顾到有了宝宝之后的家庭出行需求。

汽车之家

    第四代吉利帝豪同样搭载了最新的GKUI车机系统,除了具备智能语音助手之外,同时也支持OTA功能以便对后续应用生态进行扩展。

写在最后

    回首过去,吉利帝豪这个车系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也斩获了321万台的不俗销量。是不是能获得“国民神车”的美誉暂且不论,但它至少陪伴了许多曾经的年轻人走过了人生中的很重要的一段青春岁月。就像笔者自己在2016年购买的帝豪EV车型一样,它也见证了我从单身到成家再到生子的五年时光。

汽车之家

    年轻人群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不断有少年成长为青年,也不断有人步入中年。但正是这种流动性,让这个群体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变化。可能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个车企敢拍着胸脯说他们完全了解当代的年轻人,但好在汽车研发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年龄也正不断下探。让年轻人给年轻人设计产品,应该会更能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吧。(图/文 汽车之家 杨鹏)

打开汽车之家 阅读体验更好
纠错或举报 向本文作者杨鹏提问
汽车之家问答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问答
原创精选小视频
相关阅读
加载中...